胕肿症状名。 ❶胕通肤。指全身浮肿。《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❷指足面浮肿。《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条。 胕肿❶浮肿。“胕”通“胕”、“浮”。 ❷足背肿。“胕”通“跗”。 胕肿fūzhǒnɡ胕, 通肤。全身肌肤浮肿。《素问·水热穴论》: “上下溢于皮肤, 故为胕肿。胕肿者, 聚水而生病也。” 胕肿 胕肿读浮肿 (fú zhǒng)【胕肿】水肿。 例1 帝曰: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素问·水热穴论》) 译文 黄帝说: “肾脏为什么能停聚水液而生病。”岐伯说:“肾是胃的门户,水液出入的门户不通畅,则水液停聚于主水的肾脏,因而同类相从,肾水泛滥向上下流溢于皮肤,所以成为水肿。浮肿就是水液停聚人体所产生的疾病。” 例2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 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素问·至真要大论》) 译文 太阴司天时,客气太过则使人头面浮肿,呼吸气喘;主气太过则使人胸腹胀闷,吃饭后则昏冒。 例3 民病腠理热,血暴溢虐,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译文 病人皮肤发热,血液突然溢出很厉害,心腹胀闷而热,皮肤肿胀,甚则全身浮肿。 例4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译文 皮水病,脉浮,证见全身浮肿,用手按之没指不起,不恶风,腹胀如鼓,口不渴,治疗当用发汗药。 例5 诊寸口脉伏,胸中逆气,是诸气上冲胸中,故上气而胕肿髆息,其脉浮大不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上气候》) 译文 切诊寸口脉伏,胸满气逆,这是诸气上冲胸中,所以出现气息上逆、喘息抬肩、颜面浮肿等症。如果病人脉象浮大(无胃气) 则不容易治疗。 例6 面胕肿,上星主之。(《甲乙》卷八第五) 译文 病人面浮肿,取上星穴为主治。 例7 体重,以下脚为胕肿,按之没指,腰冷不仁,此为水。(王叔和 《脉经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三十四》) 译文 身体重滞,脚背浮肿,以手按之没指不起,腰部觉冷,麻木不仁,这是水肿病。 例8 完谷、巨窌主头面气胕肿。(《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下》) 译文 完谷穴、巨窌穴主治头面水气浮肿。 例9 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泥之象也。土过湿则为泥,湿为病也。(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湿类》) 译文 病人浮肿,肌肉如泥,以手按之不起,这是像泥巴一样的水肿。土块经过水湿润则成泥巴,水肿是水湿为病。 按 胕肿即浮肿。《素问·咳论》: “浮肿者,治其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其病中热胀, 面目浮肿, 善眠、 、 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神农本草经·草部·中品之上》: “知母除邪气肢体浮肿。”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张景岳注: “胕肿,浮肿也。” (《类经》卷十三第一) 《太素·卷二十八·诸风状论》: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胕肿,腰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颐上,其色黑。”《素问·风论》、《甲乙》卷十第二胕肿皆作浮肿。《外台秘要·卷十七·素女经四季补益方》: “或身体浮肿,心腹胀闷,毁形夭寿,天道之常。” 浮肿即水肿,内伤、外感引起水、湿泛滥是浮肿的病因,按之不起是水肿的特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张景岳注: “水闭胕肿,水道不利而肌肉胪 (古肤字) 胀。按之如泥不起也。” (《类经》卷二十六第二十一)《素问·五常政大论》: “寒热胕肿。”王冰注: “胕肿,谓肿满,按之不起。”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第四: “水气不调,身体浮肿。”《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第一: “水为洋溢,浸渍其地,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名医类案·卷三·咳嗽》: “脾主湿,湿胜则内渗于肠胃为溏泄,外渗于皮肤为浮肿。” 《古今医鉴·卷一·病机》: “诸痉强直,体重胕肿,由山泽风雨湿蒸。” 1.胕肿又与下列联绵词声转义通 (1) 府种。《吕氏春秋·情欲》: “身尽府种。”毕沅注: “此‘府种’ 即 ‘胕肿’ 字假借耳。钱学源云: 《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阴司天’ 有 ‘寒热胕肿’; ‘太阳司天’ 亦有 ‘筋脉不利,甚则胕肿’ 之语。” (《吕氏春秋新校正》) 此“府种”非假借,乃同源异形词。 (2) 肿。 《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九引 《吕氏春秋·情欲》府种作肿。《说文通训定声·孚部》引作疛种, 疑误。 (3) 否肿。《儒门事亲·卷五·通身浮肿》: “水满皮肤,身体否肿。” 2.讹变为下列各词 (1) 胕动。《吕氏春秋·审时》: “胕动蚼蛆而多疾。” 《亢桑子》胕动作胕肿。 (2) 疛肿。《玉篇·疒部》: “疛,除又切,心腹疾也。《吕氏春秋》 曰: ‘身尽疛肿。’” (3) 附肿。《医方集解》: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附肿。” 3.胕(府) 肿亦可单用,并可错开使用。《素问·奇病论》“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 《太素·卷三十·伏梁病》作“人有身体胕,股胫皆肿”。《素问·遗篇·本病论》: “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周学诲 《内经评文》府作胕。《山海经·西山经》: “(竹山) 有草焉,其名曰黄雚,治之已疥,又可以已胕。”郭璞注: “胕,治胕肿也,音符。” 《太素·卷三·阴阳》: “寒胜则胕。”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甲乙》卷六第七皆作 “寒胜则浮”。《素问·评热病论》: “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 《素问·风论》胕作浮肿。《类经》卷十五第三十一张景岳注: “胕,胕肿也。” 古音肿、 种皆属照母东部。 胕、 府、 皆属帮母侯部, 否属帮母之部,浮属并母幽部。帮并旁纽,之侯幽旁转,侯东对转。 ☚ 妨满 感忽 ☛ 胕肿fū zhǒng❶general edema ❷edema of foot
胕肿fū zhǒnganasar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