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肩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肩井

太极拳修炼重要穴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肩部,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太极拳练习对肩部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松肩舒背,肩井等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肩井
肩井  jiānjǐng

足少陽膽經穴。因其在肩上凹陷處,喻如深井,故名。主治頭項强急,肩背痛,瘰癧。始載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柱骨上陷者各一”王冰注:“謂肩井二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手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五分,灸五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雇》:“肩井一穴治仆傷,肘臂不舉淺刺良,肩髃主治癱痪疾,手攣肩腫效非常。”

肩井jianjing

针灸穴名。马又名下膊尖,牛、羊又名中膊或撞膀穴,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肩关节上部,肱骨外侧结节上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刺入冈上肌与冈下肌的肌间隙内,有肩峰动、静脉和肩胛上神经分布。以小宽针、圆利针或火针向内下方刺入3~4.5厘米,毫针刺入羊6厘米, 马、牛9厘米。主治失膊、肩膊痛、前肢风湿、肩膊麻木。

肩井

经穴名,代号GB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膊井、肩解。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93)。

图93

肩井Chienching

系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大椎与肩峰联线的中点。施针时直刺0.6~0.8寸,此穴深部是肺尖,不能深刺。主治头颈痛、肩背部疼痛、乳痈、难产等。

肩井

经穴名。别名“膊井”。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直刺0.5—0.8寸;可灸。

肩井

肩井

足少阳胆经穴。取穴: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见图2-1-6)。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难产;气管炎、扁桃体炎、乳腺炎。刺灸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艾炷灸3~5壮;温灸10~20分钟。

☚ 风池   环跳 ☛

肩井jiānjǐnɡ

经穴名。代号GB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膊井, 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肩上, 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肩臂酸痛、中风偏瘫、滞产、产后出血、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等。直刺0. 5 ~0. 8 寸。禁深刺, 以免刺伤肺尖。灸3 ~7 壮或5 ~15 分钟。

肩井

肩井G21Jianjing

足少阳胆经穴。首见《甲乙经》。《素问·气穴论》称肩解。别名膊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位于肩部高处,当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甲乙》:“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正坐取之。简便取穴: 医者以右(左)手食、中、无名三指并齐按在左(右)肩上,食指紧靠在颈部,当中指尖所到之处是穴。浅层在斜方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之间;有颈横动、静脉;并有锁骨上神经,副神经和肩胛上神经。
一般直刺0.3~0.5寸。针后局部重胀。艾炷灸3~7壮;艾卷灸5~10分钟。《铜人图经》载: 此穴“乃连于五脏气,若刺深则令人闷倒不识人,即需速刺三里下气,先补后泻,须臾平复如故。”指的是深刺本穴,可致晕针。故《循经考穴编》载:“不可骤深,须三度停针到穴,方无晕针之患”。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项、肩、背、胎产、神志等疾患,如肩臂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不语,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崩漏,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现又多用以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

肩井

☚ 风池   渊液 ☛

肩井

Jianj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