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两种教育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两种教育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Liangzhong jiaoyu zhidu

半工半读学校和全日制学校同时存在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个时期内,国家主要发展全日制中等学校。实践逐渐表明,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不利于尽快普及教育;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缺乏生产知识技能,很难安排工作;工人、农民家庭的学生往往由于经济困难或农时限制中途辍学。195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建议试办半工半读学校。1958年5月27日,天津市创办了第一所厂办半工半读学校。同年5月30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中国应该有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即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1964年5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的建议。在刘少奇的倡议下,各地的半工(农)半读教育很快发展起来,一些省市为加强对半工(农)半读教育的领导,相继成立了第二教育厅。教育部于1965年分别召开了半工半读和半农半读会议。据统计,到1965年底,全国高级中等学校在校学生达273.1万人,其中中专、中技、职业高中、农业高中学生142.3万人,占52.1%。全国初级中等学校在校生1 169.1万人,其中农业初中、职业初中。学生366.1万人,占31.3%。半工半读学校大多由厂矿、企业、人民公社主办,或在中等技术学校、大专院校附设半工半读班,学生部分时间学习,部分时间劳动。其中有“4·4”制:每天学习、劳动各4小时;“6·2”制:每天学习6小时,劳动2小时;隔日制:隔日学习或劳动。学习的内容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文化大革命”期间,两种教育制度被批判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产物,各类半工(农)半读学校纷纷停办或改为普通中学。

☚ 五、四、三学制试验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
两种教育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

1958年,刘少奇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学校制度。1964年,刘少奇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实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为了贯彻两种教育制度,山东省大力发展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至1965年,农业中学发展到5065所,在校学生28308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高小毕业生升学率高于“大跃进”的1958年。在全省形成了一套文化基础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半农半读性质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成为农村社队培养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人材和劳动后备力量的基地。农村职业学校贯彻了以教学为主,面向农业的原则,分初中、高中两级,学制均为三年。教学内容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并授以农学、林果、农机、畜牧等专业技术课。

☚ 丽译书院   束脩 ☛
000037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