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超导体lianglei chaodaoti
超导体按其磁化特性可分成两类,即第Ⅰ类和第Ⅱ类。这两类超导体的超导电性机制没有差别,但迈斯纳效应完全不同。第Ⅰ类超导体完全排除磁场,直到超导电性被突然破坏,然后被磁场完全穿透,只有一个临界磁场Hc,其磁化曲线如图1所示。当外加磁场H小于Hc时,超导体处在超导态,表现出完全的迈斯纳效应,称超导体处于迈斯纳态;当外加磁场H≥Hc时,超导体处于正常状态。绝大多数元素超导体为第Ⅰ类超导体。但它们的临界磁场太低,作为超导磁体的线圈没有什么应用价值。第Ⅱ类超导体有两个临界磁场,即下临界磁场Hc1和上临界磁场Hc2,其磁化曲线如图2所示。只要外磁场H>Hc2,第Ⅱ类超导体不具有超导电性。当外磁场Hc1和Hc2之间,第Ⅱ类超导体处于混合态,体内有磁力线穿过,这些磁场不为零的区域形成许多半径很小的圆柱形正常区,其周围是连通的超导区,超导区的表面仍存在抗磁超导电流,如图3所示。显然,在正常区内磁场和电阻率都不为零,在超导区内都为零。这样,第Ⅱ类超导体处于混合态时,既具有不完全的抗磁性(体内存在H≠0的正常区域),又保持零电阻性(存在连通的超导区域)。所以,这时的迈斯纳效应是不完全的。当外磁场增加时,圆柱形的正常区域大小不变,但数目增多。当外磁场增大到Hc2时,相邻的正常区域彼此接触,超导区域随之消失,于是整个超导体转变到正常态,被磁场完全穿透。在现有的超导体中,铌(Nb)、钒(V)、锝(Tc)以及大多数合金和化合物超导体都属于第Ⅱ类。
上述两类超导体的不同的磁化特性可以用“界面能”的概念来加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超导体内部可以同时存在超导区域和正常区域。产生两区域之间的分界面需要附加的能量。界面能就是相对于超导态,产生单位面积的界面所需附加的能量。对于第Ⅰ类超导体,当外磁场Hc1时,界面能是正的,这种情形与第Ⅰ类超导体的情况相同;当外磁场介于Hc1和Hc2之间时,界面能是负的,这有利于在体内形成超导区和正常区之间的界面,使超导体处于混合态。
超导临界磁场Hc与温度之间的近似关系式

不仅对第Ⅰ类超导体适用,而且对第Ⅱ类超导体的上、下临界磁场Hc2和Hc1也成立,如图4(Ⅰ类)和图5(Ⅱ类)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