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肌张力
在安静情况下,使完全松弛的肌肉做被动运动,以测其紧张度,称为肌张力。检查时嘱被检者将肢体放松,摸捏其四肢肌肉,或活动其肢体,做屈曲、旋前或旋后等动作,以测知其肌张力。在临床上,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可使肌肉呈松弛状态,这种肢体的瘫痪,称为弛缓性瘫痪。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炎或损伤;脊髓灰质炎或小脑病变,也可表现为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肌张力增高,系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束受损伤所致。如脑出血、脑血栓或栓塞时引起的偏瘫即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当被动屈曲伸展肢体时,先觉其肌张力增强,而后立即有突然降低之感,称为折刀状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当屈伸肢体时,肌张力均匀一致地增强,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如同时伴有震颤,则有齿轮样感觉,称为齿轮状肌张力增高,这种肌张力增高系由于底节的锥体外系统病变所致,见于震颤麻痹,脑动脉硬化,脑炎后,以及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震颤性麻痹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