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鹿梨 鹿梨 lùlí 亦稱“檖”、“赤羅”、“羅”、“樹梨”、“陽檖”、“鼠梨”。果名。果小而酸。始載於先秦典籍。《詩·秦風·晨風》:“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毛傳:“檖,一名赤羅,一名山梨,一名樹梨。今人謂之陽檖。”陆璣疏:“檖,即鹿梨也,一名鼠梨。”《爾雅·釋木》:“檖,羅。”郭璞注:“今陽檖也,實似梨而小跎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鹿梨》〔集解〕引蘇頌曰:“江寧府信州一種小梨名鹿梨,葉如茶,根如小拇指。” 鹿梨lù lí《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鹿梨(10)。药名。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 【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稚》),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本草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野梨(江西《草药手册》)。 【性味】《本草纲目》:“酸涩,寒,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图经》:“煨食治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