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zhiye suzhi
素质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力量,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素质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实践活动而发展的;素质更多的则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是一种有机体。一个人是否具有进行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生理心理行为素质,对他今后所能达到的职业成就有较大关系,但并不是决定性的。若一个学生缺乏某种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素质,不能说他从此不能掌握职业能力,而只能说他要比素质好的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此,职业指导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其素质如何。职业素质是人与职业岗位良好结合的前提。只有职业素质优秀的人员,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只有职业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因此社会要求从业者既要具有一般共同的职业素质(如忠于职守、诚实、高效率工作等),又要具有符合本职业岗位特有的职业素质。学校职业指导的责任,就要根据已掌握的学生内在素质,引导职业定向,然后根据职业定向进一步开发和培育相应的职业素质。一般最基本的要求是:
❶思想素质。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青年,就业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主要的是通过岗位劳动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同时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对事业的追求。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创业和开拓的精神,有艰苦奋斗勤劳苦干的精神,能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去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和守则,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全社会的关系,能做到文明礼貌、五讲四美,在行动中充分体现职业的高尚风貌,遵守纪律和行规约法。当然,完美地达到上述要求需要一生的修养,作为素质性要求,是奠定按此方向发展的基础。
❷智力素质。在学生天赋具有或后天教育的智力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其开发和表现,促使学生尽可能正确、深刻、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应用已有知识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❸体力素质。由于人的劳动有赖于体力与脑力的消耗,没有强壮的体魄,很难适应和坚持工作,而且不同的职业还要求有不同的体质(如耐力、视力、身高、体重、灵敏度等),才能适应技能操作的要求。所以,学校要在体育教学中结合职业定向的要求,适当培育学生获得相关的体力素质。
❹文化科学素质。文化知识是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素质的重要基础,各科学业的优劣直接影响职业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领会和技能的形成是互相促成的,因此要求学生认真学好文化知识课程。
❺技能素质。技能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形成、发展的中间环节,它对职业能力的把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职业活动涉及的技能一般有两种:即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前者是指人的手脚躯体所实现的一系列实际动作;后者是指人的头脑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活动方式来实现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要结合课堂学习、实验、劳动、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锻炼各种运动速度、反应速度、手和躯体的灵巧度和良好的协调性,以便进入职业岗位时能以正确合理的方式组织业务活动。以上五方面的统一,就可以形成职业素质的整体。这是德才兼备、符合四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所应具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