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杯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杯渡典源出处 南朝梁 ·慧皎 《高僧传》:“卷十一:“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唐 ·道世 《法苑珠林》卷四十一:“西晋杯度沙门,不知何许人,出自冀州,年可七十许,隐匿姓字,不甚修行,时人未重也。尝寄宿一家,家有金像,杯度晨兴,辄持而去。主人策马追之,度自徐行,而骑走不及。至河,乘一小杯,以过孟津,因号曰杯度。” 杯渡béi dù形容僧道出行;也泛指人出行渡江海等。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十一:“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孙逖《送新罗法师还国》: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元稹《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杯渡 杯渡南朝梁杂传体志怪小说。释慧皎撰。原载《高僧传》。《太平广记》卷九十录载。吴曾祺《旧小说》选录。作品叙述和尚杯渡的奇特故事。杯渡者,不知姓名,因常乘木杯渡水,故得此号。他在某家寄宿,见有一金像,盗了便走,主人觉察后追了出去。眼看杯渡在前面缓步徐行,可是骑马紧追却总也追不上。到孟津河边,杯渡将一木杯浮在水上,既不借风,又不用桨,就轻疾如飞地到了对岸。他曾随身带有一个芦圌(芦苇编的圆囤),十个人都不能搬动。有人看见,圌中有四个小儿,皆身长数寸,面目端正,衣着整洁,但转瞬即失,欲捉不能。一次,杯渡在吴郡闲游,中途遇钓鱼人,渡向其讨鱼,钓者给了他一条奄奄一息的鱼,他在双手中反复倒了几下,投入水中,鱼便浮游而去。接着,他又碰见一个捕鱼人,渡又讨鱼,捕鱼的嗔骂着不给他。杯渡于是拾起两颗石子掷到水里。不一会儿,见有两只水牛在网中斗殴,网很快破碎,水牛随之也消失了。这个杯渡还时而死去,时而复生等。作品不惜笔墨,叙写了杯渡一大串怪异之事,宣扬佛教的神奇法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把杯渡写得奇若神圣,而是既言其长,又言其短,诸如吃肉喝酒、盗人金像、用歪法整人等,一应入文,这样写法,倒颇有一点现实主义的味道,而且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和逼真。 ☚ 释道安 宗懔 ☛ 杯渡典源出处 南朝梁 ·慧皎 《高僧传》:“卷十一:“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唐 ·道世 《法苑珠林》卷四十一:“西晋杯度沙门,不知何许人,出自冀州,年可七十许,隐匿姓字,不甚修行,时人未重也。尝寄宿一家,家有金像,杯度晨兴,辄持而去。主人策马追之,度自徐行,而骑走不及。至河,乘一小杯,以过孟津,因号曰杯度。” 释义用法 晋时有僧,不知何许人,能乘一杯渡河,人称为杯度(渡)。后用此典借指僧人出行; 也泛指人出行渡水。 用典形式 【杯渡】 唐 ·杜甫:“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唐 ·孙逖 :“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宋 ·苏轼:“石眼杯泉举世无,要知杯渡是凡夫。” 【乘杯】 唐 ·李白:“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唐 ·宋之问:“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浮杯】 唐·刘禹锡:“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宋·苏轼:“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 【渡杯】 唐 ·卢肇:“林暗疑降虎,江空想渡杯。”清 ·朱彝尊:“渡杯看下潞,狗禄笑留燕。” 【木杯轻】 明 ·高启:“宝石当年琢帝青,浮波不异木杯轻。” 【杯中渡】 唐·元稹:“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过海一杯轻】 唐·法照:“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杯渡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十一:“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来。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度徐行,走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度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度岸,达于京师。”后以此咏僧出行或指渡江海等事。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元稹《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杯渡bēi dù指僧人出行。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杯渡借指和尚出行。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