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耶路撒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耶路撒冷Jerusalem都城名。在今西亚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区。其名源自希伯来语,意为和平之城。古称耶布斯,约公元前3000年,迦南人耶布斯部族从阿拉伯半岛迁此,故名。建城时,命名为耶路撒利姆。阿拉伯语则习称古德斯,意为圣城。约公元前1000年代为希伯来统一王国的都城。后所罗门在此建造圣殿,成为古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希伯来统一王国分裂后,为犹太王国都城。公元前586年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公元前532年又为波斯大流士侵占。公元前4世纪后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和塞琉古诸国。公元前63年为罗马人攻占。公元636年后为阿拉伯人占领。1099年为十字军攻占,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187年为阿拉伯苏丹萨拉丁收复。自1517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1922年起由英国委任统治,1947年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以色列占领该城西区,1967年占领全城。1980年被以色列定为首都。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各自的宗教传说,均奉该城为圣地。城内存有34座城堡、阿克萨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以及哭墙等诸多古迹。 耶路撒冷yē lù sā lěng巴勒斯坦中部的一个城市。〖英〗Jerusalem。1823年马礼逊《新遗诏书·马窦传福音之书》第二十三章第五节:“我们上耶路撒冷,而人之子将被卖付与祭者首、书士辈。”1902年樋田保熙译《世界地理志》部甲:“耶稣基督升天处之耶路撒冷人口三万,基督教徒居四分之一。”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最大城市,已有5000年的历史。位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胡达高原上,城市建在犹地亚山区的4座小山上,海拔790m,面积176km2,人口68万(2003)。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全城分四个居民区。东北是穆斯林居民区,西北是基督教居民区,东南是犹太居民区,西南是亚美尼亚居民区。自7世纪至今,耶路撒冷每星期都有三个礼拜日,即穆斯林的星期五、犹太教的星期六,基督教的星期日。耶路撒冷拥有众多的圣迹,是教徒朝圣的圣地。1947年联大决议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8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药、化学药剂、制鞋、纺织和服装等。旅游(包括朝圣)业很发达。 耶路撒冷Jerusalem世界宗教名城。位于巴勒斯坦国中部,是巴勒斯坦国首都。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各自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故被称为“圣城”。人口约46. 3万(1986年)。参见“宗教”中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希伯来文Yerushalaim阿拉伯文El-Kuds世界闻名的古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各自传说,奉为圣地。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闻名的古城。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地区的中部,海拔790米,人口36.6万(1977年),居民主要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原为迦南人的王城,约于公元前1000年为大卫王攻克而成为希伯来统一王国的王都,后大卫之子所罗门在此建造圣殿,成为古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王国分裂后继为犹太王国的首都。曾遭多次掳掠,居民逐渐四散异地。公元70年为罗马军队彻底拆毁,犹太人大量出走。经长期历史变迁,阿拉伯人渐成为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城主要居民。近现代以来犹太人又陆续迁。基督教相信耶稣在此钉死于十字架并复活,伊斯兰教相信穆罕默德在此升天,并于623年前以该城为礼拜的朝向,故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包括新旧两城。新城有纺织、金属加工、化工、食品等工业,旧城多古迹。全城划为四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居住区,包括著名的圣殿区。圣殿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岩顶上的圣殿遗址(犹太教)、艾格撒清真寺(伊斯兰教)、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大堂(分由东正教、天主教、科普特教会、亚美尼亚教会掌管)。西南部为亚美尼亚教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市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各国战争后以色列占领新城,约旦占旧城。1967年后新旧城区全为以色列占领。 ☚ 伊玛尼 穆斯林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以此为其圣地。公元前1049年该城是大卫王统治下的古以色列国都城,因此犹太教引以为圣。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此地。公元前532年又被波斯帝国占领。此后,该城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国及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诞生,传说救世主耶稣在这里降生并蒙难而死,死后复活升天。4世纪时,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的母后在此建立耶稣圣墓教堂,遂成为基督教圣地。636年至11世纪末,阿拉伯人占领此城,奉为圣地。1099年在罗马教皇发动的十字军战争中,基督教“收复”了圣城,建立“耶路撒冷王国”。一个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又夺回该城。1517年至1914年,该城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之下。1919年至1948年英国“托管”该城。1948年至1967年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为争夺该城先后爆发三次阿以战争,最终以色列占领全城。1980年7月,以色列单方面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耶路撒冷城分东、西两个城区。主要宗教圣迹有犹太教圣殿、伊斯兰教大清真寺、基督教圣墓大堂等。圣经中提到的许多人名、地名和重要事件都能在此找到相应的历史痕迹,如锡安山上的大卫王墓、“晚餐室”、“哭墙”、橄榄山等。1985年时该城有居民45万,其中犹太教徒占73%,穆斯林占26%,基督教徒占1%。 ☚ 耶和华见证会 青龙寺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闻名古城,阿拉伯人称之为 “古德斯”,意为 “圣城”; 希伯来人称之为“耶路撒冷”,意为 “和平之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古代以色列王国的都城,曾有一座建在锡安山上犹太教圣殿,至今尤存。距耶路撒冷南17公里的伯利恒马赫德山洞,据说是耶稣诞生地; 基督教相信,耶稣在这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并于3天后复活,40天后升天,这里有他的圣墓教堂。它既是犹太教圣地,也是基督教圣地,同时它也是伊斯兰教圣地。这种三教圣地集于一城的特点,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圣地,是公元621年以后的事。伊斯兰教传说,那年教历7月7日夜,天使唤醒沉睡的先知穆罕默德,要他乘上 “飞马”,从麦加夜行至耶路撒冷,由那里他踩在一块圣石上升至七层天,亲眼见到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妙,会见了古代列圣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等,参观了天堂和地狱,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因此,耶路撒冷便成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 麦地那 伊斯兰教文化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闻名古城。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区之巅。全城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城。约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人在此建城,并起名“耶路撒利姆” (意为和平之城)。公元前1049年,成为大卫王统治下的古以色列王国都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攻陷此城,将其夷为平地。此后,被波斯、马其顿、埃及、罗马、阿拉伯人和奥斯曼帝国先后占领。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但以色列在三次阿以战争时,完全独占了该城,并以其为首都。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根据各自的传说,奉耶路撒冷为 “圣城”。公元前10世纪,古以色列王在锡安山上建第一座犹太圣教殿,成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今存第二圣殿一堵160英尺的残墙,成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公元1世纪,传说基督教 “救世主” 耶稣出生在南郊小镇,在此传教、受难与复活。335年在耶酥的墓地上修建圣墓教堂。7世纪,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52岁时,在一个夜晚随天使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7重天,得到天启。今城东留有圣地,内有清真寺。除此之外,三教圣迹还有多处。 ☚ 巴格达 伊斯坦布尔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闻名古城,阿拉伯人称之为 “古德斯”,意为 “圣城”;希伯来人称之为 “耶路撒冷”,意为 “和平之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古代以色列王国的都城,曾有一座建在锡安山上犹太教圣殿,至今犹存。距耶路撒冷南17公里的伯利恒马赫德山洞,据说是耶稣诞生地;基督教相信,耶稣在这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并于3天后复活,40天后升天,这里有他的圣墓教堂。它既是犹太教圣地,也是基督教圣地,同时它也是伊斯兰教圣地。这种三教圣地集于一城的特点,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圣地,是公元621年以后的事。伊斯兰教传说,那年教历7月7日夜,天使唤醒沉睡的先知穆罕默德,要他乘上 “飞马”,从麦加夜行至耶路撒冷,由那里他踩在一块圣石上升至七层天,亲眼见到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妙,会见了古代列圣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等,参观了天堂和地狱,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因此,耶路撒冷便成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 麦地那 伊斯兰教文化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闻名古城。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区之巅。全城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城。约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人在此建城,并起名 “耶路撒利姆” (意为和平之城)。公元前1049年,成为太卫王统治下的古以色列王国都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攻陷此城,将其夷为平地。此后,被波斯、马其顿、埃及、罗马、阿拉伯人和奥斯曼帝国先后占领。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但以色列在三次阿以战争时,完全独占了该城,并以其为首都。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根据各自的传说,奉耶路撒冷为 “圣城”。公元前10世纪,古以色列王在锡安山上建第一座犹太圣教殿,成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今存第二圣殿一堵160英尺的残墙,成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公元1世纪,传说基督教 “救世主”耶稣出生在南郊小镇,在此传教、受难与复活。335年在耶稣的墓地上修建圣墓教堂。7世纪,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52岁时,在一个夜晚随天使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7重天,得到天启。今城东留有圣地,内有清真寺。除此之外,三教圣迹还有多处。 ☚ 巴格达 伊斯坦布尔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希伯来文yerushalaim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分别以各自的宗教传说奉为圣地的世界闻名古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最早为迦南人耶布斯部族的都城,命名为“耶路撒利姆”,意为和平之城。约公元前10世纪,为大卫王统治下的以色列王国的都城,大卫之子所罗门于此建造了圣殿,从而成为古犹太人的政治宗教中心。公元前586年,该城为巴比伦王所毁,前532年又为波斯侵占,之后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公元70年,为罗马军队彻底拆毁,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之后,阿拉伯人则逐渐成为该地区主要居民。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一带出现,耶稣最后在耶路撒冷受难,因而耶路撒冷又成为基督教的圣地。7世纪时,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希伯来文yerushalaim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分别以各自的宗教传说奉为圣地的世界闻名古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最早为迦南人耶布斯部族的都城,命名为“耶路撒利姆”,意为和平之城。约公元前10世纪,为大卫王统治下的以色列王国的都城,大卫之子所罗门于此建造了圣殿,从而成为古犹太人的政治宗教中心。公元前586年,该城为巴比伦王所毁,前532年又为波斯侵占,之后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公元70年,为罗马军队彻底拆毁,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之后,阿拉伯人则逐渐成为该地区主要居民。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一带出现,耶稣最后在耶路撒冷受难,因而耶路撒冷又成为基督教的圣地。7世纪时,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Muhammad 570—632)在他52岁时的一个夜晚,随天使由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天启。这样,耶路撒冷又成了伊斯兰教的一个圣地。直到现在,耶路撒冷仍有三个安息日,星期五为穆斯林、星期六为犹太教、星期日为基督教的安息日。市内街道和橱窗里常标以三种文字: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和英文。宗教圣迹很多。如犹太教的哭墙、锡安山的圣殿遗址、大卫墓和基督教的晚餐室、圣墓教堂、各各他、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共同尊奉的圣地橄榄山。此外还有伊斯兰的圣地。现该城总面积为16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1980年)。 ☚ 巴比伦之囚 锡安山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世界闻名古城。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36.6万(1977年)。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曾是巴勒斯坦首府。相传古犹太王所罗门在此建造“圣殿”后,该城成为犹太人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于此,伊斯兰教相信穆罕默德曾在此登霄(升天),故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为“圣地”。划分四个教区,东部为穆斯林居住区,包括著名的圣殿区。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大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教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南的西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曾经历犹太人、波斯人、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的统治。1947年联合国规定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后,被以色列、约旦分别占领。分为以色列区(新城)和约旦区(旧城)两部分。1950年以色列宣布迁都耶路撒冷,1967年占领整个城市,1980年5月宣布其为首都。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食品、金属加工工业,并有一些著名古迹。旅游业发达。 ☚ 耶稣会 罗马观察家报 ☛ 耶路撒冷Jerusale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