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脱落细胞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又称细胞涂片诊断法,是从人体病支部位采取标本作涂片,根据细胞形态的病理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对病人痛苦少。并且由于耳鼻咽喉及气管、食管都是被有粘膜的器官,便于采取标本,因此对耳鼻咽喉科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脱落细胞检查能诊断早期肿瘤,初步明确其类型,也可协助诊断细菌、病毒、霉菌等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疗效。常作为肿瘤和其他疾病进行群众性普查的方法之一。近代采用电子显微镜、荧光免疫抗体等新技术,深入开展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化学、细胞病理学和细胞免疫学等研究,使细胞诊断学更有了新的发展。
标本的采取和制片 采取标本和制片方法可直接影响细胞诊断的准确性。耳鼻咽喉科常用的方法有:
❶在肉眼或内腔镜直视下,用卷棉子、纱布球、塑料海绵、毛刷等直接自病变部擦取标本作涂片。
❷用竹片或金属刮器由病变部刮取标本,又称表面活检法。
❸用线网、气囊等特制的拉网器采取标本,常用于食管和鼻咽部,又称拉网法。
❹用特制莲蓬吸引器负压吸引采取标本。
❺由窦腔或肿块穿刺吸取内容物作涂片,如中耳液体、上颌窦或肿物穿刺等。
❻下呼吸道及肺部病变可用新鲜痰液作涂片,或在支气管镜下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吸取冲洗液离心沉淀后作涂片。
❼用采取的活组织涂片或印片。
采取标本后立即作涂片两张,涂片未干时即浸于固定液内,固定15~30分钟即可染色。常用等量95%酒精和乙醚作固定液(可加数滴冰醋酸以防细胞收缩),也可只用95%酒精固定。固定液用后须过滤,防止交叉污染。细胞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和Papanicolaou染色法。近年有人用免疫荧光等法,诊断肿瘤、病毒和免疫抗体等,使细胞诊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细胞涂片检查所见 正常细胞的类型和形态有如下数种:
❶鳞状上皮细胞。见于口、咽、喉及食管等部表皮,依上皮分化程度可分为基底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表层细胞又分角化前细胞和角化细胞。
❷柱状上皮细胞。分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见于鼻腔、鼻窦、咽鼓管、部分鼓室、喉、气管及支气管等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柱状,上端较宽,表面有纤毛,下端较窄,核呈圆或卵圆形,位于下端,染色质呈细颗粒。杯状细胞无纤毛,细胞常膨大,内有粘液将核挤成半月形,细胞形如酒杯状。
❸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来自造血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有血细胞和吞噬细胞。血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红细胞等。吞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来自网状内皮系统。由于所吞噬的物质不同,名称各异,如痰液有来自支气管、肺泡的吞噬细胞,因吞噬灰尘,称为灰尘细胞,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多为圆形,胞浆较多,染蓝色或淡红色,内有空泡及褐色被吞噬的物质;核卵形,位于细胞一边,核1~2个,有时多核,又称多核巨细胞。
❹有时可见细菌、霉菌、寄生虫和去氧核糖核酸纤维和粘液等物质。
细胞形态的良性改变或细胞的退化变性 不同病原和病因所引起的细胞改变也各异,因而可根据细胞形态的改变来诊断不同病原所致的疾病。常见细菌感染的急、慢性炎症,在涂片中可见上皮细胞肿胀或增生,纤毛脱落,胞浆破裂,核溢出成裸核; 或破碎形成去氧核糖核酸纤维; 同时嗜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并常查见细菌和吞噬细胞。国内外报道用细胞涂片法协助诊断鼻炎、扁桃体炎和气管炎等疾病,并在治疗中用此法观察疗效,认为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炎细胞和去氧核糖核酸纤维的增减,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和炎症的程度。
不同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也各异,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腺病毒等)可引起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特殊病变,称为“纤毛细胞坏变”,其主要病变特点为细胞肿胀或固缩,胞浆嗜酸颗粒性变,空泡形成,细胞断裂成无核纤毛丛及蝌蚪状细胞;细胞核固缩或点块状坏死,胞浆或核内有包涵体(多为圆形,染红色,周围有圆晕)。有时细胞聚集成团或互相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作者等曾用鼻咽部细胞涂片法检查193例感冒患者,而以病毒分离作对照,结果在104例病毒分离为阳性的涂片中,102例均查见“纤毛细胞坏变”的细胞,细胞涂片的阳性率为98.07%。初步认为细胞涂片检查法对早期、快速诊断病毒感染有一定价值。
在变态反应疾病中,如变态反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的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白细胞及水肿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肿瘤细胞的形态 耳鼻咽喉科用细胞涂片法诊断肿瘤的报道不少,确诊率也不断提高,如鼻咽癌细胞涂片的确诊率为74~92.3%,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70~94.3%,支气管肺癌的阳性率为83.7%,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7.31%。作者总结耳鼻咽喉科经病理确诊为肿瘤者158例,细胞涂片诊断阳性者146例,其确诊率为92.41%。
恶性瘤细胞形态改变的主要特征为: 细胞增大,可达60~90μ; 细胞形状不规则,如梭状、纤维状、蝌蚪状等;胞浆染色不一,多呈碱性;未分化者胞浆少,边缘不清楚;已分化者胞浆多,边缘清晰,胞浆内常有空泡和色素颗粒。细胞核亦明显增大,核与浆比例失常,核的大小、数目、形状不一,常有多核、畸形和核分裂; 染色质增多,染色深,或点块状分布不均: 核仁增大,数目增多。瘤细胞常聚集成团,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有的形成癌珠。

鼻咽淋巴上皮细胞癌成堆癌细胞 ×1350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多核癌细胞 ×1800

鼻咽淋巴上皮细胞癌,细胞放射反应
(细胞分裂及细胞破坏)×1350

咽部涂片,白细胞吞噬细菌×950

扁桃体小窝涂片,鳞状上皮细胞内有细菌×950

鼻病毒感染,鼻咽涂片,纤毛细胞坏变,核固缩及包涵体×840
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放射线反应的形态改变基本一致,但肿瘤细胞较为敏感,正常细胞反应较慢。细胞放射反应的主要改变为细胞水肿、膨大,胞浆内有空泡及纤维状物,胞浆边界不清或破裂,染色淡,最后破碎以至消失。涂片中常有大量白细胞、吞噬细胞和粘液等物质,在治疗过程中可用细胞涂片法观察细胞的放射反应以估计疗效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