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老年人颅内硬脑膜下血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老年人颅内硬脑膜下血肿

老年人颅内硬脑膜下血肿

颅内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老年人由于体力活动少,颅脑外伤的机会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发生萎缩,使颅内间隙增大,脑在颅腔内的活动范围增加,同时有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当头部受到外力,甚至是轻微的外力以后,容易发生颅内硬脑膜下血肿。国内报道175例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其中急、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占41%。本病病因有外伤性的和非外伤性的两种,以外伤性的为多。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矢状窦旁的桥静脉破裂,外力的冲击方向以前后方向为多,使大脑作前后方向摇荡,容易造成矢状窦的桥静脉破裂。从侧方冲击大脑时,因有大脑镰的阻隔,大脑受到保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数为对冲性脑损伤所致。以枕部着地,形成额颞部血肿最多见。非外伤性的有动脉瘤出血、脑瘤出血、抗凝治疗中出血,以及出血性疾病等。
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可把硬膜下血肿分为急性(三天以内)、亚急性(四天到三星期内)及慢性(三星期以上)三类。
❶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老年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几乎都有骨折,其中2/3为顶盖部骨折,1/3为颅底骨折。血肿部位以额颞部为多见,与骨折部位经常不在同一处,而是在其对冲方向。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脑损伤重者病情发展快,伤后可以持续昏迷,也可能有中间清醒期。呕吐频繁,但常常缺乏局部体征。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脑疝征象,一侧瞳孔散大。部分病人可发生抽搐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出现对侧或双侧锥体束征,个别病人同侧出现锥体束征。生命体征表现为血压升高,呼吸慢及脉率变慢等。
❷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老年人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因轻微的头部外伤引起,发病缓慢,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因此常易误诊。特点为受伤轻微,有的甚至未能引起病人的注意,直到明确诊断或治愈后,才回忆起头部外伤史。病程长,大多数在六个月以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记忆力差、定向力差、进行性痴呆、精神症状、嗜睡、昏迷以及眼底变化等。一般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刺激症状多见,而局灶症状和缺失性症状少见。神经系统体征方面半数有局部定位价值。由于病人症状各不相同,难以捉摸,常误诊为脑变性病、脑血管病和脑瘤等。
老年人颅内硬脑膜下血肿可以选作下列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腰椎穿刺:多数病人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颜色可以有不同程度变黄,蛋白增高,细胞数接近正常。头颅X线摄片,可见有颅压增高征及钙化松果体移位。脑超声波检查,其中线波移位,但也有少数无移位。脑电图检查:可见α节律消失,θ或δ节律出现,快波减弱,或散在中等电压θ波。脑扫描:急性期阳性率低,超过十天以上阳性率高,在前后位上有典型的新月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区,侧位片上则为一片模糊的放射性增高。计算机X线体层脑扫描(CT)检查:阳性率高,以病程的不同可表现为典型的硬膜下高密度或低密度区。有时慢性硬膜下血肿需用造影剂对比加强法检查。其部位与形态易与脑瘤、脑血管病区别。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典型的梭形无血管区。颅内急、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原则均应手术,清除血肿。但由于老年人体质差,心、肺、肝、肾功能差,对手术是否能耐受,须具体分析。一般主张作颅骨钻孔冲洗,可置引流管引流1~3天。如双侧有血肿,可以双侧钻孔引流,对急性活动性或固态性血肿则只能行开颅手术。老年人的修复功能差,并常有心、肺、肝、肾等脏器的病变,故易发生并发症。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死率老年人为年轻人的三倍,死亡原因主要是并发循环衰竭、脑疝、肺炎等。

☚ 老年人癫痫   老年人脑瘤 ☛
000169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