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逃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逃汇táohuì

〈动〉 指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把应该卖给国家的外汇或应该调回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或存放境外。

逃汇táohuì

〈动〉指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把应该卖给国家的外汇或应该调回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或存放境外。
 ◇ 逃汇的形式主要有:……或者收入外汇隐匿不报等等,都是逃汇行为。(光明日报.1982.5.4)
 ◇ 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骗取出口退税、传销和变相传销及其他欺诈活动、逃汇、骗汇等违法经营活动。(人民日报.2000.12.23)

逃汇táohuì

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把应该卖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或存放境外等。例如:“1985年4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中具体规定,下列行为都属于逃汇。”(《经济日报》1985.11.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使用、质押,禁止私自买卖外汇,禁止以任何形式套汇、逃汇。”(《人民日报》1986.5.12)

逃汇táohuì

〈动〉指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和海关监督,把应该卖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境外等。

逃汇

逃汇táohuì

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私自转让、出卖或转移应上缴国家的外汇,或者将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邮寄出境等行为。
 ❍ ~骗汇|禁止私自买卖外汇,禁止以任何形式套汇、~。
▲购汇 骗汇 涉汇 套汇

☚ 逃废   逃票 ☛

逃汇

中国境内的单位或个人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对于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或者将外币、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对有逃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可责令停止经营外汇业务、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逃汇

在某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该国外汇管理规定,将应售给国家的外汇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以及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的行为。对逃汇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之可处以10%~50%的罚款。

逃汇

逃汇

“外汇逃避”的简称。外汇持有人为逃避外汇管制通过各种手段使本来应当为国家收入的外汇流失到国外的行为。通常逃汇的方式有: 违反外汇管理法规和海关法规,将国家的外汇或应当卖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 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邮寄出境; 将在国外收入或剩余的外汇私自存放在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等等。逃汇是一种经济犯罪,由国家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理。

☚ 品质证明书   逃避海关监管 ☛

逃汇

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境内居民违反国家有关外汇管制的规定,私自将应该卖给国家的外汇保存、使用或存放境外的不法行为。在我国,根据《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第四条的规定,以下行为均属逃汇行为: (1) 未经管汇机关批准,境内机构将收入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存放境外的;违反《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将收入的外汇存放境外的。(2) 境内机构、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低报出口货价、佣金等手段少报外汇收入,或者以高报进口货价、费用、佣金等手段多报外汇支出,将隐匿的外汇私自保存或存放境外的。(3) 驻外机构以及境外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不按国家规定,将应当调回的利润留在当地营运或移作他用的。(4) 除经管汇机关批准,派往外国或港澳等地的代表团、工作组及人员,不按各专项计划使用外汇,将出国经费或从事各项业务活动所得外汇存放境外或移作他用的。此外,出口商向进口商开发货票时,少开发货金额,并通知进口商将差额存放国外,或进口商向出口商多付货款,将多余部分存放国外,也属于逃汇行为。

逃汇

指我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把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 或者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 以及有些单位未经批准,将收入的外汇私自存在境外等不法行为。

逃汇

在某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该国外汇管理规定,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以及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的行为。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985年4月5日公布的《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 的规定,下列行为都属于逃汇:
❶未经外汇机关批准,境内机构将收入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存放境外的,违反 《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汇管理实施细则》 的规定,将收入的外汇存放境外的。
❷境内机构、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低价报出口货价、佣金等手段少报外汇收入,或者以高价报进口货价、费用、佣金等手段多报外汇支出,将隐匿的外汇私自保存或者存放境外的。
❸驻外机构以及在境外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不按国家规定将应当调回的利润留在当地营运或移作他用的。
❹非经外汇机关批准,派往外国或者港澳等地区的代表团、工作组及其人员,不按各该项计划使用外汇,将出国经费或者从事各项业务活动所得外汇存放境外或者移作他用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逃汇者区别情况作如下处罚:
❶逃汇所得外汇尚未使用的,责令违法者或者其主管部门限期调回,强制收兑,或者没收全部或部分外汇,并可另按逃汇金额处以10%到50%的罚款。
❷逃汇所得外汇已被使用的,责令其补交等值的外汇,强制收兑或者予以没收,并可另按逃汇金额处以10%到50%的罚款。
❸逃汇所得外汇已被使用而无法归还的,按逃汇金额处以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或者没收非法所得,或者罚、没并处。

逃汇

逃汇evasion of foreign exchange

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向国家结售外汇义务,逃避国家对外汇使用的监督、管理的行为。

☚ 协定贸易   外币计价结算管理 ☛
逃汇

逃汇

在某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该国外汇管理规定,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以及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的行为。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985年4月5日公布的《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的规定,下列行为都属于逃汇:
❶未经管汇机关批准,境内机构将收入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存放境外的;违反《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将收入的外汇存放境外的。
❷境内机构、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低价报出口货价、佣金等手段少报外汇收入,或者以高价报进口货价、费用、佣金等手段多报外汇支出,将隐匿的外汇私自保存或者存放境外的。
❸驻外机构以及在境外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不按国家规定将应当调回的利润留在当地营运或移作他用的。
❹非经管汇机关批准,派往外国或者港澳等地区的代表团、工作组及其人员,不按各该项计划使用外汇,将出国经费或者从事各项业务活动所得外汇存放境外或者移作他用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逃汇者区别情况作如下处罚:
❶逃汇所得外汇尚未使用的,责令违法者或者其主管部门限期调回,强制收兑,或者没收全部或部分外汇,并可另按逃汇金额处以10%到50%的罚款。
❷逃汇所得外汇已被使用的,责令其补交等值的外汇,强制收兑或者予以没收,并可另按逃汇金额处以10%到50%的罚款。
❸逃汇所得外汇已被使用而无法归还的,按逃汇金额处以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或者没收非法所得,或者罚、没并处。

☚ 蛇形浮动   套汇 ☛
逃汇

逃汇Evade Exchange

“外汇逃避”的简称。外汇持有人为逃避外汇管制通过各种手段把外汇资金转移到国外存放。

☚ 套汇   抛出 ☛
逃汇

逃汇

在某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该国外汇管理规定,将应该出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以及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的行为。

☚ 套汇   外汇风险 ☛
逃汇

逃汇

一种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我国境内单位,企业或个人未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将收入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或存放境外等均属于逃汇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
❶擅自保存或使用贸易,非贸易的外汇收入和外汇借款收入;
❷单位营业收入的外汇(包括外汇兑换券)不按规定上交、结汇而私自保存的;
❸以投资形式所得的外汇利润,不按规定结汇而私自保存的;
❹企事业单位委托进口剩余的外汇,长期不退汇和结汇;
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分得的外汇,未经批准,私自保存或存放在合资、合作企业;
❻未经批准,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将外汇存放境外银行、企业及其他机构;
❼驻外机构或国内临时出国人员,不按各专项计划使用外汇,将剩余经费或劳务所得外汇私自保存或存放境外;
❽接受外汇援款或捐赠隐匿不报,私自保存或存放境外;
❾将外汇、贵金属及其制品非法携带、邮寄出境。

☚ 法定汇价   复汇率 ☛
逃汇

逃汇

外汇管制术语。国内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对于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或存放在国外,以及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如我国有些单位未经外汇主管部门批准,将收入的外汇私自存放外国或港澳地区; 境内机构未经批准,以出口收入抵付进口支出,或以其他外汇收入抵付外汇支出; 少报外汇收入多报外汇支出,或对收入的外汇隐匿不报等行为,均属逃汇。

☚ 套汇   国际结算 ☛

逃汇

evade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fail to turn over foreign currency owed to the governm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5 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