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户fleeing peasants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对逃避赋役而流亡外地并无户籍的人户的统称。政府因隐漏户口,严重影响赋役的征发,常企图用检括、招抚、胁令自首等办法解决,但都无效。清代摊丁入地后,才大量减少隐漏户口。 逃户 逃户逃避徭役的民户称逃户。《明史·食货志一》:“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 ☚ 唐 题 ☛ 逃户 逃户中国旧时对逃避赋役而流亡外地并无户籍的人户的统称。秦汉以后,历代均有。封建政府因隐漏户口严重影响赋役的征发,常企用检括、招抚、胁令自首等方法来解决,但都无效。清摊丁入地后,不按户口征发徭役、丁银,逃避赋役的流亡人户始少。 ☚ 客家人 隐户 ☛ 逃户 逃户亦称“漏户”, 指没有在国家户籍上登记的。人户凡荫附人户或未入州郡户籍的人户,均称逃户。北魏政府在实行三长制的过程中, 力图将这些人户纳入国家户籍, 使逃户有的成为国家编户, 有的成为国家农奴性人户。 ☚ 新民 漏户 ☛ 00001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