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指标
伴随年龄增长而明显、有规律地变化,客观反映人体老化程度的指标。对于揭示人类衰老的过程与机理,检验各种抗衰老措施以及环境因素、生活条件对于衰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人体老化过程中,几乎全身所有器官的功能都会逐渐地下降,它与疾病引起的、往往仅涉及一部分器官的功能衰减不同。老化并不完全与增龄同步,其发展情况不仅因人而异,就是同一个体不同组织或器官间、甚至同一组织或器官的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难以由单一指标阐明。尤其对于人类的衰老,除生物学因素外,社会及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体老化程度须由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指标一般具有随年龄变化较明显,反映机体综合机能为主,简单易测等特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形态学特征三方面。
生理指标 闭眼单腿直立试验:这是测定机体保持自我平衡的一项指标。成年人站立时间随增龄而缩短。握力和背力指数:20~30岁是人一生中握力最大的时期,以后每年减少约5%。背力指数=背力(千克)/体重(千克)。因背力既涉及较广泛的肌肉,又与骨、关节(特别是下肢)的承受能力有关,并能间接反映老人锻炼情况,故在受试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采用背力指数更合理。评价运动系统老化程度还可借助弹跳、敲击、弯曲试验。相对肺活量:即肺活量与身高的比值,可部分排除人体差异对评价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也有人测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再算出最大通气量。心输出量和血压:反映心血管功能。30~80岁的静止心输出量平均每年减少0.75~1.01%;成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5%、0.37%。内生肌酐清除率:用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成人正常值为90±10毫升/分钟,20~100岁平均每年减少0.6毫升/分钟。视敏度:测定受视者自由调节距离所能看清视力表上最小的一排,再测能看清这排符号所需最小距离,可大致了解因晶状体随增龄变硬而引起的视调节功能衰减情况。也可采用特制的视调节计进行测定。此外,尚有听力、神经传导速度、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基础代谢率、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及血清铁蛋白值等分别标示着感觉、神经、肝、甲状腺、胰腺内分泌和造血功能衰减状况。
心理指标 视觉选择反应时间和听力辨别反应速度:人随着增龄而发生的心理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外界刺激感觉迟钝和反应缓慢表现最为突出。因此,有人以图像或声音为主刺激,要求受试者作出相应的反应。受试者事先不知道出现哪种刺激,无法准备要做的反应动作。测定从刺激出现到选择反应动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为选择反应时间。其值越大,辨别反应速度越慢。这两项指标很好地显示出心理运动的年龄差异。图像自由回忆:呈现绘有各种常见物品的图片,呈现完毕立即要求自由回忆。测试结果代表着人对即将进入次级记忆的记忆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主动性和效率,这种能力随增龄而趋于下降。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呈现绘有人像的图片,呈现结束要求回忆时,对人像特点加以提示。这类试验反应是由于提取信息困难造成的老年人记忆障碍。
形态学指标 鼻毛变白:男性30岁以后,鼻毛变白的个体在同龄组中所占比例急剧上升,60岁达到100%。女性鼻毛变化不如男性明显。身长与坐高:日本学者相识礼统计40~60岁的中国男性身长平均缩短2.3厘米,女性身长平均减少2.7厘米,并且坐高与身长之比亦逐渐变小。牙齿磨损及脱落数:牙齿磨损随增龄日趋广泛,咬合面的釉与牙本质毁坏程度增加,齿槽脓肿极常见,常引起牙齿脱落。60~69岁老人平均剩14个牙齿,70~79岁剩11个,80岁后剩下的牙齿仅为60岁的一半。女性比男性掉牙多,可能与妊娠有关。老年斑和老年环:30岁左右出现,40~80岁发生率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年斑发生率超过90%;老年环在90岁后发生率更高,与家族性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眉毛白化及增长、体重趋于减轻以及胸围变小等也从不同方面反映着机体老化程度。
老化是一个进行性的复杂过程,由于人衰老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其过程又常与疾病互为因果,上述指标随地理位置、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与老化的相关性也不一样,故迄今还没有一个被公认能客观反映人体老化程度的综合指标。目前,多采用在维持测定条件相对恒定、排除疾病引起的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对受试者同时进行多项指标的重复测定,取平均值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其结果主要用于自身比较,受试者本人的过去和现在比较,可以了解两次测定间隔内衰老了多少;一批人所测结果横向比较,便于了解某些脏器功能平均老化速度;而同龄者进行比较,有时可大致估计各人老化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