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后调控
在细胞中某种蛋白质最终浓度的改变可能受到翻译后机制的影响。例如垂体后叶细胞可由同一初级翻译产物中,经蛋白水解酶在不同切点水解而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β-促脂解激素(Lipotropin)。其他许多酶、多肽激素也常翻译成大分子的前体,再经蛋白酶的专一降解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多肽分子。
此外,编码免疫球蛋白轻链的mRNA在体外翻译时均发现N-末端具有20个残基的信号肽。在体内合成时,新合成的N-末端序列可能参与引导多聚核糖体定位于内质网粗糙面,并促进翻译。在多肽合成过程中,信号肽通过内质网腔后就被切除。在其他分泌型多肽以及由核编码的线粒体多肽的体外翻译产物N-端也有类似的疏水性前导肽,它们参与选择性地通过质膜,随后被切除,因此往往只在体外翻译产物中发现,在体内不易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