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翰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翰林謂筆多若林,引申指文士薈萃之所在。揚雄《長楊賦》序:“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爲主人。” 韩偓844—约923字致尧,一作致光、致元,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代诗人。“香奁体”代表作家。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之赞赏。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后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深受昭宗信任,屡欲擢为宰相,皆辞让之。后因不阿附朱全忠,被贬为濮州司马。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偓不敢入朝,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著有《翰林集》(又称《玉山樵人集》)一卷。《香奁集》三卷、《金銮密记》五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五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清廉乡。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与中唐诗人李贺并称“二李”。与孔巢父、韩准等均为“竹溪六逸”之一。少时博览百家、任侠求仙。二十五岁出川,漫游天下。天宝元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诋毁,天宝三年被“赐金放还”,再度漫游。安史乱起,加入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在与肃宗李亨争权斗争中失败,李白以“附逆作乱”罪名被捕下狱,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晚年漂泊于长江中下游。上元二年李光弼征讨史朝义叛军,李白往投之,中途因病折回,住在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家中,不久病卒。著有《李太白集》三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千余首,编为二十五卷。其文今存六十余篇。 翰林 翰林院的官名。翰林之名始于唐代,称为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等,他们都非正式官职。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竟至号为内相,但也无官职可言。直到辽代始有翰林院之称,元以翰林兼国史院设编修官十员,明代始以翰林院为正式衙门,掌史册制诰文翰之事。其地位日益荣耀。清朝的翰林院,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起居注,进讲经书、草拟册立、制诰,其长官官“学院学士”,以大臣充任,所设之官如“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统称翰林。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均任命为翰林,其他新科进士文章书法优异者,经考试可做庶吉士。 翰林hànlín古代官职名,始于唐代,为皇帝或朝廷撰拟文书、编修国史等。 翰林(一) 文翰荟萃之所。《文选》九汉扬雄《长杨赋》:“故借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李善注:“翰林,文翰之多若林也。” (二)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技艺侍从之职。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建学士院。唐德宗以后,翰林学士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握要员任免之权,有“内相”之称。北宋以后,翰林地位渐降。明清科举中,选拔一部分人人翰林院为翰林官。 翰林hàn lín文章翰墨之林,等于说文学界,文坛:有那一干~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五三·1248) 翰林hàn lín〖名词〗 翰林❶ 文章荟萃的地方。《晋书·陆云传》:“辞迈~,言敷其藻。” 文官 文官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史官 史臣 ☚ 事官 乐官 ☛ 事物荟萃之处 事物荟萃之处圃(文~) 渊海 ☚ 聚集之处 聚会之所 ☛ 翰林hàn lín❶文苑;文翰之林。《晋书·陆云传》:“辞迈~~,言敷其藻。” 翰林古代翰林院、翰林学士院官员之统称。唐宋有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及茶、酒翰林等,辽、金、元有翰林学士等,明清有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又,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以二甲为翰林。 翰林清设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八旗满洲等旗人与汉人新进士经殿试朝考后,选拔一部分人入之。授庶吉士,称“点翰林”。顺治九年(1652)规定:满榜授满洲4人、蒙古2人为庶吉士; 汉榜授汉军4人为庶吉士。康熙九年(1670),满汉合榜后,八旗满、蒙、汉军授庶吉士无定额,选否无常。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废科举后停授。 翰林han lin【旧语】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