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锥之地 宋词典故·置锥之地 【出典】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释义】 置锥之地,指起码的立足之地。 【例句】 高下与人和,且觅个、置锥之地。(冯时行《蓦山溪·村中闲作》1170)这里作者表示,不愿积极用世,与人斗了;只想与人和气,但求在世间有个起码的存身之地即可。 置锥之地指安放锥子之地。《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荀子·非十二子》:“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省作“置锥”。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二《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 置锥之地 置锥之地(立锥之地)放一根锥子尖的地方。指很小的地方。 ☚ 一隅之地 竹头木屑 ☛ 置锥之地zhì zhuī zhī dì立锥子的地方。形容地盘极小。《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荀子·非十二子》:“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淮南子·氾论训》:“舜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置锥之地zhì zhuī zhī dì置立锥子的地方。 ❶ 形容极小的地方。 ❷ 也比喻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置锥之地zhìzhuīzhīdì〔偏正〕 置,放。插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地方。语出《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后世绝灭。”宋·陈亮《酌古论·桑维翰》:“且昔者汉高帝尝创业矣,倡义草莽,无~。” △ 贬义。多用于描写没有立足之地的困境。 也作“立锥之地”、“立锥之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