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振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 罗振玉1892—1975浙江嘉兴人 罗振玉1836—1940近代学者和古器收藏家。字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淮安。十五岁举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上海办农学社,创刊《农学报》,后又创东文学社,收王国维为学生,成终生之交。1900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湖北盐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1904年,受江苏巡抚端方委托,创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1909年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恪守旧制,反对维新改良和辛亥革命。清末,一度经理清廷内阁大库档案,并奏请学部运购敦煌文物,其中不少转入其手。又搜购安阳甲骨三万多片。除自己整理著录外,又由王国维协助撰文。1919年春在天津创立东方学会。1924年9月被清废帝溥仪召入紫禁城,入值南书房。“九·一八”后,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成为炮制伪满洲国的汉奸之一。1934年溥仪登极,受“叙勋一位”的封赏。1937年6月退休,继续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著录有《殷虚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1940年死于旅顺。 罗振玉
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年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近代著名学者。在甲骨学、金石学、器物学、目录校勘学、敦煌学诸领域都有较大成就。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生于江苏淮安。16岁举秀才,后屡试不第。辛亥革命后以清廷遗臣自居,东流日本,从事著述。1919年回国,寓居天津,继续著述。1924年应清废帝之召,入值南书房,清理宫中器物。1925年应清废帝任命为顾问。1929年移居旅顺,参与策划成立伪满州国。1933年出任伪满州国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任理事、会长。1940年病死于旅顺。他学识渊博,于经史、小学根柢较深,生平著述140余种,他对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做出重要贡献。他大量收集甲骨文字,墨拓出版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花》、《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殷虚书契待问编》等,印制精良,多有稀世珍品,为甲骨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史料。他首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为殷墟遗址,甲文是殷室占卜遗物,并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考释甲骨文字,他的《殷商贞卜文字考》、《殷虚书契考释》、《增订殷虚契书考释》代表着他释读文字的成就。在金文研究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梦草堂吉金图》3卷、《贞松堂集古遗文》16卷、《续编》3卷、《补遗》3卷、《三代吉金文存》20卷等。其中《三代吉金文存》收录当时已著录和未著录的青铜器铭4831件,集一时之大成,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其他著述还有《雪堂所藏金石文字录》、《金石粹编校字记》、《汉熹平石经集录》、《石鼓文考释》、《碑别字补》、《流沙坠简》、《仓颉篇残简考释》、《秦汉瓦当文字》、《鸣沙石室秘录》、《敦煌古写本诸经校勘记》等。 罗振玉公元1866——1940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近代浙江上虞人。曾先后创办农学社、江苏师范学堂和《农学报》、《教育世界》等杂志。历任湖南农务局总理兼农学堂监督、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职。罗氏早年开始研究古代文化,对古器物的鉴别颇感兴趣。宣统间开始从事甲骨文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搜集、保存、印行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二、正确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之地望;三、考释了大量的字;四、首创分类研究卜辞的方法;五、与王国维一道,确正了甲骨文中的合书。郭沫若以为在甲骨学研究中, “搜集保存传播之功,罗氏当居第一,而考释之功亦深赖罗氏。”此外,罗氏对金文、石鼓文、汉晋木简等亦有搜集、整理、研究之功。主要著有《殷商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精华》、《殷墟书契前编》、《铁云藏龟之余》、《殷墟书契考释》、《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增订殷墟书契考释》、《读碑小笺》、《淮阴金石仅存录》、《秦金石刻辞》、《秦汉瓦当文字》、《仓颉篇残简考释》、《矢彝考释》、《石鼓文考释》、《三代吉金文字》、《干禄字书笺记》、《鸣沙石室秘录》等书,均传于世。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秀才出身。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后从事教育工作,创办东文学社。1900年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1901年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曾一度整理清廷内科大库档案,搜购大批出土甲骨。辛亥革命后,逃往日本,潜心整理甲骨。1919年春回国。1924年应清废帝溥仪诏,入值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点宫中器物。1933年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1937年6月退休。1940年病死旅顺。著有《殷虚书契前编》、《后编》、《殷虚书契考释》和 《流沙坠简考释》等。 罗振玉中国金石学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淮安,1940年5月14日去世于辽宁旅顺。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8年创办东文学社。1900年起,在湖北等省任农务、教育方面的职务。1906年调北京任学部咨议官。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京都,1919年回国在天津定居。罗振玉从早年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生平著述140余种,刊印书籍400种以上。在甲骨文研究、铜器铭文的编纂印行、简牍碑刻等古文字资料的搜罗整理印行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从1906年起搜集甲骨,近20000片,著《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最早考定小屯为殷墟。所著《殷虚书契考释》(1915)释字485字,增订本(1927)释字561字。1937年出版《三代吉金文存》(其第5子罗福颐助编)20卷,收录家藏商周金文拓本4831器。此外,还研究汉晋简牍印行敦煌遗书,又于1908年、1922年抢救内阁大库档案。主要著作有:《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殷虚书契考释》(1915年》、《殷虚书契前编》《后编》及《续编》(1913、1916、1933)、《殷虚书契菁华》(1914)、《铁云藏龟之余》(1915)、《梦 罗振玉 157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15岁中秀才,在乡间作塾师。1898年创办东文学社。曾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1924年奉已废清帝溥仪召,入南书房,负责检点宫中器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护送溥仪至天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制造伪满洲国的活动,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一生顽固守旧,反对变革。对甲骨文研究有重要贡献,是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开拓者。从1901年起,将搜集殷墟出土的三万余片甲骨编成《殷墟书契》共16卷,并亲赴河南安阳小屯考察,最早确定了甲骨文字出土的地点,对殷商历史研究指出了最可靠、最基本的历史地理根据。著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流沙坠简考释》 (与王国维合著) 等。 ☚ 孟森 王国维 ☛ 罗振玉 179 罗振玉1866—1940近代考古学家、语文学家。浙江上虞人。字叔言、叔蕴,号雪堂等。清末新学兴起之际,曾在上海创立“学农社”、“东方学社”,出版《农学报》、《教育世界》。他长于考古,具备丰富的金石文字知识,兼通各种古文物,自1906年起不断搜购甲骨,查出安阳为殷代后期首都所在地。1916年到安阳小屯村作调查,搜集甲骨数以万计。除此,还搜集整理许多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著有《殷墟书契》(前后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墟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三代吉金文存》、《石鼓文考释》、《干禄字书笺证》、《俗说》等,成就卓著。其著作是研究甲骨文字等的必要典籍。 ☚ 王照 王国维 ☛ 罗振玉见“语言文字”中的“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近代学者。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反对戊戌变法。后创办东山学社。历任湖北农务学堂、江苏师范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农科等校监督。1924年应清废帝召入值南书房。曾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长期从事甲骨文的收集和研究,并经理清廷内阁大库档案和器物。著作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精华》、《殷虚书契考释》、《流沙坠简考释》等。于西夏学术多有建树,1927年辑印※《西夏官印集存》,1935年又抄写刊印黑水城发见之西夏文字典※《音同》,於西夏学术多有贡献。 罗振玉1866—1940古物考据家、汉奸。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淮安。父树勋曾任江宁、清河县丞。他四岁入塾读书, 十五岁举秀才。1890年在乡间做塾师。1896年与蒋黼在上海办农学社, 从事搜集翻译外国农学著述。次年创办《农学报》。1898年创办东文学社,聘日本人任教。1900年秋将学社解散,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去武昌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1910年辞职,到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年底去日本考察教育。次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1903年入两广总督岑春煊幕中参议学务。翌年,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调京,在学部充二等諮议官。1909年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携眷逃往日本京都,著《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及《殷虚书契菁华》等,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虚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举办京旗赈务,与柯劭忞等组织京旗生计维持会。1924年应清废帝所召,入直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理宫中器物。同年11月,清室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次年2月23日深夜,在日本大使馆庇护下,将溥仪秘密送到天津日租界的“张园”,因功被委为“顾问”。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任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任临时赈务督办。1933年任监察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任理事。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1937年6月退休,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1940年6月19日在旅顺病死。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末任学部参事。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图谋复辟清朝,后积极参预制造伪满洲国的汉奸活动。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对古史研究价值很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