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缅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缅甸Burma国名。中国古称掸国,唐朝史籍称骠国,宋朝作蒲甘、缅甸。在今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缅甸一名,意为遥远的谷地。缅甸人自称巴玛,意为强者。公元前就出现国家。公元19世纪起与中国有友好往来。19世纪经三次英缅战争,被英国占领。1897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省。1937年自印度分出,由英国直接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1948年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仰光。 缅甸miǎn diàn东南亚中南半岛西北部的一个国家。1602年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缅甸”。 缅甸亚洲东南部国家。全称缅甸联邦。1948年1月4日建国。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海岸线长3200km。国土面积676581km2,人口约4640万(1998年3月)。全国80%以上人口信佛教。首都仰光。2006年11月迁都至彬马那,并改名为内比都。1950年6月8日与中国建交。境内以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苗旺以南即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总面积32000km2。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主要稻米产区,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5℃。全国4月份气温大多在25℃以上,曼德勒的最高气温达45.6℃,被称为东南亚的“热点”。降水各地分布不均,面向西南季风的山坡,降水量达3000~6000mm。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掸邦高原,年降水量1500~3000mm;地处若开山脉背风坡的蒲甘、曼德勒地区为干燥带,年降水量仅500~1000mm。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hm2,覆盖率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产量第1位国家。但缅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1997/1998年度国民生产总值743.29亿缅元。人均国民收入约1532缅元。1997/1998年官方汇率:1美元=6.22缅元。1998年12月市场汇率:1美元=350缅元。1997/1998年度,工业净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为68.78亿缅元。全国53338个企业中,私人企业有51101个。全国工业从业人数约166.6万,占总劳动力的9.07%。工业主要有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按不变价格计算,1997/1998年度农业净产值为264.43亿缅元。耕种面积为932万hm2。按可比价格计算,1997/1998年度,交通运输总值为32.24亿缅元。铁路总长5823km。1997/1998年度客运量为5540万人次,货运量为320万t。公路总长约27835km。1997/1998年度客运量1.16亿人次,货运量120万t。内河航道约为10271km。1997/1998年度客运量2150万人次,货运量330万t。仰光港1997/1998年度吞吐量为577.5万t,占全国总吞吐量的77%。全国有机场43个,仰光机场为唯一的国际机场。有飞机10架。已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达航线。国内航线共17条。1996/1997年度,客运量92.5万人次。1997/1998年度有小学35877所,学生514.5万人,教师16.7万人;中学2091所,学生154.5万人,教师5.7万人;高中923所,学生38.5万人,教师1.7万人;大专院校53所,学生37.4万人,教师7625人。缅甸2004年人口约5300万。独立节1月4日。2002/200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32324亿缅币,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美元。通货膨胀率23.5%。工业、农林牧渔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50.5%。 缅甸 缅甸Miandian地处中南半岛西部,面积67.6万平方公里。人口3600万,缅族约占2/3。80%以上居民信奉佛教。 ☚ 柬埔寨 泰国 ☛ 缅甸Burma东南亚国家。位于中南半岛西部。面积676581平方公里。人口3859万(1988年),缅族占65%。居民多信佛教。首都仰光。地势北高南低,西为山地,东为高原,中为平原。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纵贯。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木材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为全国经济重心。 缅甸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地区为高山、高原和丘陵。面积67.66万平方千米, 人口4078万(1991年),兵力28万(1991年)。1950年6月8日同中国建交。1960年1月28日中缅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同年10月1日签订中缅边界条约。 缅甸 缅甸全称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部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北与中国毗邻,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面积约67.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西部为南北纵行的若开山脉,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00米以上。缅印边界上的沙拉马地山海拔3826米。东北部为掸邦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介于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之间为伊洛瓦底江谷地。南有丹那沙林山地。西部有伊洛瓦底江,长2150公里,为航运的大动脉。东部的萨尔温江在缅甸境内长1660公里。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11月—次年2月为寒季,3—5月为暑季,6—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5℃,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最低气温为0℃,首都年平均气温为27℃。沿海和山地年平均降水量为3000—5000毫米,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年均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全国人口为3785万 (1987年),有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勃欧族等50多个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65%,大部分居住在中部平原和沿海地带。缅甸语为国语,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全国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有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首都仰光。主要旅游点有仰光、曼德勒、蒲甘—良吁、山都威、东枝。 ☚ 属岛 瑞士 ☛ 缅甸Burma全称缅甸联邦。亚洲发展中国家,实行以国家所有制为主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其国土面积67.6万平方公里(1997年),人口4557万(1997年3月),首都仰光,货币名称缅元。缅甸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国,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钨、锌、铝、金、银、宝石及玉石。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较大,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工业以碾米、木材加工、石油和采矿业为主,兼有纺织、印染、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工业。由于长期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政策又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出口连年下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迟缓。1950~1960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为5.7%。1964年完成生产资料国有化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政策,但进展缓慢。1988/1989年度经济增长率为0.2%,1989/1990年度为3.4%,1990/1991年度上升为5.6%。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3亿美元,人均157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占11%,农业占39.2%。1988年开始实行市场调节经济政策,同时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迄今成效尚不明显,目前仍是物资短缺,物价持续上涨。1991年通胀率为35%。对外贸易长期逆差,1990/1991年度出口额为35亿缅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7%,进口额为72亿缅元。主要出口大米、豆类、木材、化肥、锡、锌、宝石、翡翠以及鱼、虾等。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工业原材料和部分消费品。主要贸易对象是新加坡、美国、英国、中国和中国香港特区及欧共体国家。1996/1997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05.86亿缅元,比上年度增长5.8%。1996/1997年度的对外贸易额为26.73亿美元,其中,进口18.01亿美元,出口8.72亿美元,赤字9.29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