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续范亭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续范亭1893—1947山西崞县人 续范亭1893—1947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4年后在国民革命军工作,历任山西远征队队长,国民军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参谋长,新一军中将总参议等职。1935年12月26日,因痛恨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以剖腹自杀,表示抗议,遇救未死。“西安事变”后,回山西参加中国共产党倡议成立的统战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并曾任暂编第一师师长、山西新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等职。1941年夏因病至延安休养。养病期间,发表了著名的《致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五千言书》。1945年被推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副主任。在病危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12日病逝于山西临县。中共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遗著编有《续范亭诗文集》。 续范亭
续范亭
续范亭 山西崞县(今属定襄)人。名培模,号恕人,以字行。1910年(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奇袭大同之战。后在陕西等地从事反袁活动。1925年起,历任国民军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参谋长、陆军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为民族危机奔走呼号。1935年12月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后遇救。西安事变后,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在山西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战区保安司令、暂编第一师师长。1939年在反击阎锡山反共的晋西事变中,任山西新军临时总指挥,配合八路军,粉碎了蒋介石、阎锡山发动的反共高潮。后历任晋绥边区行署主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47年9月12日在山西临县病逝。根据其生前志愿、中共中央追认其为中共正式党员。著作辑入《续范亭诗文集》。 续范亭1893~1947爱国将领。名培模, 自号恕人。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与族兄续西峰在山西发动起义,攻占大同。后遭阎锡山迫害离晋,曾在冀陕等省活动。一度执教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联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九一八”事变后,多次呼吁抗日。1935年,为抗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中山陵剖腹自杀,遇救未死,震动全国。抗战爆发后,重回山西,推动山西抗日救亡运动,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39年以后,历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西北行署主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带病坚持工作。解放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自卫战争。生前,多次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写信给毛泽东及中共中央表达了强烈的愿望。194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他逝世的次日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续范亭1893~1947抗日爱国将领。名培模,号恕人。山西省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镇远队长,后任国民联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935年12月16日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后被救活),以抗议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政策,名声大震。后回山西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第二战区保安司令。1939年后,任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总指挥、晋西北边区行政公署主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9月12日病逝于山西临县。根据其生前志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著有《续范亭诗文集》。 续范亭1893—1947山西崞县(今原平县)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革命军,任山西远征队队长。1924年在冯玉祥部任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及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等职。1935年因痛恨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遇救未死。1937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战区保安司令。1939年后,在抗日根据地历任山西新军(即抗日决死队)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被推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9月在山西临县病逝。根据他临终遗愿,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