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构成整个社会经济组成部分的经济形式。每个社会都有多种经济成分,其中一种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在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
经济成分
以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构成某一社会经济关系体系的不同经济关系类型。某一社会包含何种经济成分,取决于这一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各社会形态所包含的经济成分都不是单一的。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所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还存在平民的个体所有制与残余的原始公有制经济等。在封建社会,地主所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还存在自耕农、半自耕农、小工商业者的个体所有制与残余的奴隶主所有制经济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还存在个体所有制经济、残余的地主所有制经济甚至奴隶主所有制经济等。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还存在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合作经济与外商独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于同一社会形态中的多种经济成分,构成这一社会的经济关系体系,其中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的性质规定这一社会的经济性质。中国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曾存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小工商业者的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受到了极大的压抑甚至被扼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它们才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等为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实践证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