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蔡元培和北京大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蔡元培和北京大学 蔡元培和北京大学caiyuanpei he beijingdaxue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农,一字孑民,浙江省绍兴县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主持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社会教育。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与方法,整顿校风,改革教学,广为延揽人才,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蔡元培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重大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囊括大典”即是要求对古今中外有名的学派、思想、著作都应收集研究;“网罗众家”即要广收人才。从此出发,他允许在北大存在不同学派,注意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专长,只要所授课程与政治无涉,对于那些政治思想顽固守旧的人也同样用其学术专长。他提倡兼容并包,学术民主,认为不论哪个学派,只要能成一家之言,“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也注意在北大学生中提倡和培养思想自由和学术研究的风气。他在《北京大学二十二周年开学式演说词》中对学生说:“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的”。蔡元培认为,学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所以“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把北京大学的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取消文理各科界限,把全校编制为14个学系,并且改“学年制”为“选科制”;设立研究所,作为研究学术和培养研究生的专门机构;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多留课外自学时间;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开阔学生视野。蔡元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大一扫过去腐败的校风,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使北大成为最早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最早出现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团体的学校,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改革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