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济互助委员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1949年1月,保、波、捷、罗、苏、匈六国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经互会。同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经互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该组织成立。后来又制定了经互会章程,签署了经互会议定书。随后有民主德国、古巴、蒙古、越南加入,总部设在莫斯科。1991年6月28日宣布解散。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西欧联盟 ☛

经济互助委员会Counc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CMEA)

简称“经互会”,前苏联、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于1954年宣布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1959年正式签订《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以后,1962年、1974年和1979年作了修改,会员国有前苏联、东欧国家、阿尔巴尼亚以及蒙古、古巴和越南。有一些国家曾派观察员参加经互会会议。中国也曾派观察员出席会议,但在1961年后停止出席。经互会的宗旨是联合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力量、进行充分地合作,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加速会员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提高不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会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经互会主要机构有:经互会会议、执行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和秘书处。总部曾设在莫斯科。1990年,经互会在实际上已停止活动。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jingji huzhu weiyuanhui

简称经互会。1949年1月,保、波、捷、罗、苏、匈六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同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经互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经互会成立。次年,民主德国加入,1959年12月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了经互会章程,并签署了经互会议定书。经互会的主要机构有:(1)经互会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政府总理率领的代表团组成。(2)执行委员会,是执行和管理机构,由成员国各派一名副总理为常驻代表组成。(3)合作委员会。(4)常设委员会。(5)秘书处等机构。经互会的主要活动是定期举行经互会会议和执委会会议,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各成员国的最高级会议、党的领导人会议、党的代表会议和党中央书记会议。经互会的活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成立初期主要是进行贸易。5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协调国民经济计划扩大到生产领域的合作,并由双边经济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近年来,改变过去以贸易联系为主的合作方式,发展各成员国企业和科研组织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建立合营企业。截止至1987年6月,经互会有成员10国:保、波、民主德国、古巴、捷、罗、蒙、苏、匈、越。

☚ 美洲国家组织   欧洲共同体 ☛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即“经互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

指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为促进和协调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促进相互间经济的共同发展。于1949年建立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之后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蒙古、古巴、越南也先后加入了这个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又称经互会(Comecon)。1991年又改名为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该合作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在内部实行专业分工,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援助和优惠贸易,走向经济一体化道路。该组织建立之后,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就,比如:建立了苏联和东欧的铁路网和电力网,创建了国际合作银行,为联合投资融通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输油管道网,将苏联的石油输往东欧各国等,这些都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各国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价格体系越来越不协调,苏联也无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援助,无力协调相互之间因价格体系不统一和不协调而在贸易及其他经济关系中的各种矛盾,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没有能实现。苏东剧变后的1991年,该组织正式宣布解散。

经济互助委员会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简称“经互会”。苏联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于1949年1月5日成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后扩展为不受地域限制的多边合作国际组织。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蒙古、古巴、越南先后加入。20世纪50年代以前其主要职能是为各成员国的工业化在流通领域内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并提供少量的技术援助;后扩大到对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进行协调,合作领域从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由双边经济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其宗旨是:联系、协调各成员国力量,加强各国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合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速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福利。总部设在莫斯科。1991年正式解散。

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苏联和东欧等国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1949年1月正式成立。最初成员国有苏联、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同年2月,阿尔巴尼亚加入 (到1961年底停止参加一切活动)。1950年9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经互会总部设在莫斯科。1962年6月,经互会第16届会议决定,成员国不受地理区域限制,同时,接受蒙古为成员国。后于1972年和1978年,古巴和越南也相继加入。至此经互会有正式成员国十个,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是该会的观察员,如南斯拉夫。
经互会成立时的宗旨是: 在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后又改为: “建立经济合作和协调国民经济计划”; 在“国际分工”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经济合作”;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互会成员国合作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
经互会最高机关是经互会会议,每年至少开会一次,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参加,会议轮流在各成员国首都举行。经互会主要执行机关是执行委员会,由成员国各派一名政府副首脑级代表组成。经互会还设立“计划工作合作委员会”及“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另外还按部门设立了二十多个常设委员会。经互会秘书处是经互会的经济与行政执行机关,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经互会的执委会主席、秘书,以及经互会其他重要机构的负责人均由苏联人担任。经互会先后建立了约三十个超国家的“国际合作组织”和一些双边及多边合营的“联合公司”。经互会的一切重大决议必须由各成员国协商一致后并通过相应的多边或双边协定进行。因此,经互会无权直接代表各成员国同第三国或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签订协定。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Communist Economic Conference CMEA

简称“经互会”。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1949年1月由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协议成立,现扩展到亚洲和拉美一些国家,总部设在莫斯科。其宗旨是 :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以后加入的国家有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同南斯拉夫、芬兰、伊拉克和墨西哥订有合作协定。我国在1956—1961年间曾派观察员参加例行会议。阿尔巴尼亚从1961年12月第十五次例会起停止参加活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1982年第三十六次例会的有:安哥拉、阿富汗、埃塞俄比亚、也门民主共和国、老挝和莫桑比克。活动主要通过“共同计划”、“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共同建设联合项目”、“科技合作”和“对外贸易”等方式进行。最高权力机构是“经互会”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会议一次。主要执行机构是执行委员会,由成员国副总理及代表组成,一般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下设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地质、邮电、卫生、对外贸易、货币金融、统计、标准化等二十多个常设委员会以及秘书处。并设有计划、科技、物资技术供应合作三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综合研究并解决经济和科技合作中的问题。还设有钢铁、滚珠轴承、化工、计算机、原子能、核设备、纺织机械、电子、电力网、化纤等国际工业合作机构;铁路、航运、海港等国际运输合作机构; 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及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问题国际研究所等。

☚ 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经互会 ☛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俄文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 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СЭВ

“经互会”的简称。苏联和东欧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区域性组织。1949年1月,由苏联、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六国在莫斯科开会决定成立。1959年12月会议通过组织章程,1960年生效。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先后于1950年、1962年、1978年加入,共10个成员国。南斯拉夫、芬兰、伊拉克、墨西哥等国与经互会订有合作协定,还有些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例会。最初的宗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苏联的经济技术合作,并协调国民经济计划。1962年修改章程,规定: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1970年作出关于“经济一体化”的决定。经互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主要执行机构是执行委员会(由成员国的副总理组成),以及“计划工作合作委员会”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还按部门设立20多个常设委员会和秘书处,主席、秘书及其他重要机构负责人一般由苏联担任。另外,还设立许多国际合作机构和专业性的经济组织。总部在莫斯科。

☚ 欧洲统计局   经互会 ☛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由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49年4月成立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宗旨: 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力量,达到 “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加快经济和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很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福利”。组织机构: 最高权力机关是经互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成员国政府总理率团组成,负责解决合作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政策等。执行委员会是主要执行机构,下设各合作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和秘书处。附属机构有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国际投资银行、国际问题研究所。经互会定期举行经互会会议和执委会会议,不定期召开成员国最高级会议。国民经济计划协调是合作的主要形式,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体化是最终目标。随着东欧、原苏联的剧变,经互会已经完全解体。

☚ 十国集团   独立国家联合体 ☛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国际经济组织。1949年4月正式成立。发起国为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以后加入的成员国有: 民主德国 (1950年)、蒙古 (1962年)、古巴 (1972年)、越南 (1978年)。现有成员国10个,人口4.5亿。南斯拉夫、芬兰、伊拉克和墨西哥同经互会订有合作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民主也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以观察员身分列席经互会会议。阿尔巴尼亚曾于1949年加入经互会,1961年12月后停止参加经互会一切活动。中国于1956—1961年期间曾以观察员身分列席该组织例行会议。1979年经互会第33次会议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没有再派观察员列席会议。经互会的宗旨是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经济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各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成立初期的活动主要在流通领域进行,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扩大到生产领域,并由双边关系扩大到多边关系。1959年12月第12次会议批准《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和《经互会职权、特权和豁免权公约》,1971年7月正式通过 《经互会成员国进一步加深与完善合作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规定成员国要在15—20年内分阶段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科学技术、对外贸易和货币金融的一体化。经济与科技合作主要通过国民经济计划协调,国际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共同投资建设联合项目、对外贸易等方式进行。经互会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例会。执行委员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由成员国政府各派一名副总理组成。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议。下设合作委员会 (包括计划、科技、物资技术供应三个合作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地质、邮电、卫生、外贸、统计、货币金融等22个常设委员会)和秘书处。还设有标准化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国际经济问题研究所、国际管理问题研究所以及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经互会具有一定超国家权力,要求各成员国国民经济计划同经互会计划密切协调。在要求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还要求实现政治一体化。经互会在发展成员国经济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燃料和原料的作价原则、集体货币和统一汇率、各成员国计划协调与政策协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长期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

☚ (三) 苏联东欧及其他国家经济   经互会计划工作合作委员会 ☛

经济互助委员会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id (CMEA)


经济互助委员会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i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