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皮尔筹Napi’er chou
对数的发明人纳皮尔发明的一种用以计算乘法的工具, 由10根刻有数码及一位数乘法运算结果的短尺组成, 如图。

纳皮尔筹
纳皮尔筹的运算原理与格子乘法(参见该条)完全一致。例如,为了计算5 987×216,只需把相应于5、9、8、7的4根筹依次放好,再看第2、1、6这3行的运算结果,并按乘法定位法将各行相加即可。它继承了格子乘法的优点, 而又省去了画格子的麻烦。
纳皮尔在他去世那一年(1617)出版了一本论述这种筹的原理及用法的专著, 由于用它计算乘法十分方便,因而很快流行于欧洲,并被用于除法计算。人们又增加了平方筹、立方筹,从而可以用纳皮尔筹进行乘方及开方计算。
1645年,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Schall von Bell. J.A.) 在向清朝进呈 《西洋新法历书》 时增加了 《筹算》和《筹算指》各一卷,首次向中国介绍了纳皮尔筹,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多套。清初数学家梅文鼎为了适应中国数学书竖行书写的习惯, 把纳皮尔筹改为横筹,并于1678年撰写了专书。不久,中国学者在清宫中利用纳皮尔筹将当时传入的西方原始计算机(圆盘式)改造为筹式的原始计算机,这在计算机的早期发展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