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故至誠無息。
故者,承以上諸章而言也。諸章以天道、人道各自相承,而上下章又自相承。如‘其次致曲’,承‘天下至誠’而言;‘至誠前知’,承‘至誠能化’而言。以下諸章皆然。‘至誠無息’,即一章之綱領。以下諸節,皆‘至誠無息’之功效之著見者也。‘至誠無息’,聖人與天地一也。故‘博厚載物’以下,言聖人之同乎天地;‘天地之道’以下,言天地之同乎聖人。末又以天命之不已、文王之純德,合天與聖人而一之也。〇前章盡性,仁也,‘不勉而中’者也;前知,知也,‘不思而得’者也;此章‘至誠無息’,勇也,‘從容中道’者也。章内博厚又是仁,高明又是知,悠久又是勇,此天道之知仁勇也。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止貨財殖焉。
既舉華嶽、河海而申言山與水者,上以見持載之至,下以見生物之盛,山水之生物即天地之所生也。語物自首章始,而至此最詳,動植、飛潛、毛羽、鱗介,以至山海之藏、水陸之貨,無不備焉。
純亦不已。
或云:‘純者,文王之德;不已者,“維天之命”。謂文德之純,亦是天命之不已也。’然以章句‘文王純於天道,亦不已’者觀之,則此‘不已’字專屬於文王。而諺解所釋乃與或説合,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