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纊Kuàng《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纊kuàng絲綿絮。東方朔《答客難》:“黈纊充耳,所以塞聰。”參見“黈纊”。 纊“纩”的繁体字。 上一条: 纩 下一条: 旷 ![]() ![]() 纊❶新綿也。《儀禮·士喪禮》: “瑱用白纊。” 鄭玄注: “纊,新綿。” 《禮記·玉藻》:“纊爲繭,緼爲袍。”鄭玄注: “纊,謂今之新綿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纊,音曠。”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殯器 > 纊 纊 kuàng 絲綿絮。古代漢族風俗,在病人即將斷氣時,置少許絲綿於其口鼻前,以察氣絶與否。《儀禮·既夕禮》:“有疾……御者四人,皆坐持體,屬纊以俟絶氣。”鄭玄注:“爲其氣微難節也。纊,新絮。”胡培翬正義:“蓋將死之際,其氣甚微,難於辨别,故屬纊以爲候也。……屬之口鼻,觀其動否,以驗氣之有無,無則絶矣。”《荀子·禮論》:“紸纊聽息之時,則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閔已。”楊倞注:“紸,讀爲注。注纊即屬纊也。”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原料部 > 絮綿 > 纊 纊 kuàng 亦作“絖”。細軟之綿絮。古時納入衣中以禦寒。《説文·糸部》:“纊,絮也。”《左傳·宣公十二年》:“王循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莊子·逍遥遊》:“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宋·蘇軾《陸龍圖詵挽》詞:“屬纊家無十金産,過車巷哭六州民。”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冠帽飾 > 纊 纊 kuàng 特指冕兩旁下垂塞耳之綿丸。其上懸於紞,下飾以玉,佩之以示不聽讒妄聞。始見於漢代典籍。漢班固《白虎通·紼冕》:“纊塞耳,示不聽讒也。” 纊kuangC06B 纊 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