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漆以生漆为原料通过精制加工的产品。楚人使用的漆主要有三种类型:未经加工精制的原生漆、进行过脱水加工的精制漆以及与油类并用的精制漆。生漆都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种原生漆制成的漆膜,色泽、透明度等都比较差,性硬且脆。原生漆一般用于漆器木胎的粘接和某些器物背面的涂刷,很少用于器物表面的髹饰。将生漆加热,去除一部分水分,当生漆中水分的含量达6—8%时的产品叫推光漆。在古代,是采用晒、煮等加热方式制漆,俗称“晒漆”、“煮漆”,此类制漆方法至今仍常常为民间工匠们所采用。经脱水加工出的精制漆所形成的膜,在亮度、光泽、韧性等方面都比原生漆好,特别适于制造黑漆。出土的楚国漆器上的黑色漆膜,有相当部分是采用脱水后的精制漆(加入颜料后)髹饰的。楚国漆器中,彩绘漆器占相当部分,颜色有红、黑、金、银、黄、绿、蓝、白等。凡是黑色或深色的主要用漆,描绘浅淡鲜艳的花纹时,必须加入一些植物油,今称“油性大漆”。漆料中加油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生漆直接加入预先熬制好的植物油;一种是生漆经部分脱水后再加入熬制好的植物油。楚国漆器上的白、蓝、绿等花纹图案,应是采用加油精制漆绘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