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米拉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米拉波1749—1791Honore Gabriel Mirabe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米拉波1749—1791Comte de Mirabeau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活动家、主张与封建国王妥协的动摇分子。出身于侯爵和学者之家,巴黎大学肆业,在军队中服役多年并几次受过处分。后来与宫廷取得联系,被派往柏林执行秘密使命。1789年出席三级会议。其政治态度从原来的反专制主义转为拥护君主立宪制。攻陷巴士底狱后,他吁请国民议会罢免有关大臣,但又不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人权宣言》。1790年充当国王的秘密顾问,并阻挠雅各宾派的活动。1791年成为国民议会议长,不久去世。其著作为《试论专制主义》(1873—74)、《致索菲的信札》(1777年)、《关押和国家监狱》(1778年)、《腓特烈大帝时期的普鲁士君主制度》(1788年)、《柏林宫廷秘史》(1789年)。纵观这些著作可以看出,米拉波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不坚定性和浓厚的投机成份。主张主权在民而又维护世袭君主政体;宣扬权力分立、财政公开、言论自由,但又让大臣揽权;如此等等。说人们对此次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只能有一个标准即:是否增加了我的钱,是否使我的工作机会广泛、报酬高些、生活好些。 米拉波 米拉波1749—1791Mirabeau,Honore Gabriel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卓越的活动家,著名演说家、新闻工作者。他放弃原有贵族第二等级,成为第三等级的代表。法国大革命前夕,他在议会上呼吁:“法律应赋予报纸永远自由权,最不可侵犯之自由权,以及最无限制之自由权。报纸若无自由权,其他法律将无效可言。”他还将英国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译为法文广为传播。马克思曾给予米拉波很高的评价,他说:“法国革命时最伟大的演说家米拉波的永远响亮的声音直到现在还在轰鸣;他是一只狮子,你想要和人们一起叫一声‘吼得好,狮子’就必须亲自倾听一下这只狮子的吼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4页)。1789年5月9日他未经政府许可,发行《三级会议报》,反对王室,鼓吹自由平等,不久该报被政府取缔。同年7月又继续在巴黎创办《普罗旺斯邮报》。迫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路易十六暗中收买米拉波,同意该报发行,只限制它“只可报道事实,不得评论解释。”自此以后,法国虽然没有正式命令取消报刊特许制度及检查制度,但事实上默认报纸的自由权。1791年米拉波逝世,该报也随着停刊,共出350期。 ☚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米哈伊洛夫斯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