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简化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简化字

与繁体字相对。指经过简化后的笔画简单的字。是国家确定的标准文字。参见“简化”、“简化汉字”。

简化字jiǎnhuàzì

指简化的汉字。1956年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发布并开始使用简化字。例如:“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毛泽东思想,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排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简化字横排及普及本。”(《人民日报》1977.1.12)“当然,报纸刊物上的用字,小学生的学字,仍应以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为标准。”(《红旗》1972.4.85页)

简化字

简化字

繁体字的对称。同一个汉字,简体比繁体笔画少,形体简单,如:“声”是“聲”的简化字,“灶”是“竈”的简化字,“尘”是“塵”的简化字。

☚ 行书   繁体字 ☛

简化字

指经过简化笔画的汉字。例如“豐”写作“丰”; “麗”写作“丽”。“丰”“丽”就是简化字。简化字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汉代以后不断增加,例如“國”简化为“国”; “與”简化为“与”; “親”简化为“亲”等。简化字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文化,符合汉字发展的趋势。

简化字

经专家整理,由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法定的简体字(楷书汉字中笔画较简的写法)。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汉字简化方案》,1月31日由《人民日报》正式公布。该方案附有3个表,第一表为大部分报刊已经使用,可继续使用的230个简化字;第二表为先试用两个月,经过修正后再正式推行的285个简化字。上述两表共收简化字515个。第三表为先试用两个月,经过修正再正式推行的54个可类推的简化偏旁。该方案的简化字,自1956年2月1日至1959年7月15日分四批推行。《方案》在推行过程中进行了调整。1964年3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同年5月,文改会编印了《简化字总表》。《总表》分3个表,第一表为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为132个可作偏旁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为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的1754个简化字(实为1752个,因“须”“签”二字分别在一、三表中重见)。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的《总表》对原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这样,第一表的简化字数变为350个,第三表的简化字数变为1753个(不计重见的),3个表的简化字总数共计2235个。

简化字

067 简化字

指经过精简确定为规范字形的汉字,与繁体字相对。如“動”简化为“动”、“禮”简化为“礼”等。汉字经过小篆、隶书、真书的字体演变,不但在线条和笔画上显出了写法的难易,并且在结构上也显出了由繁到简的趋势,为了使汉字便于书写,在历代的“简体字”和“俗字”的基础上,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出“简化字总表”,共列出2238个简化字,简化了2264个繁体字。所列各字是使用简化字的规范。

☚ 行书   汉字查字法 ☛
简化字

简化字jianhuazi

指汉字中由笔画繁多的字改写而成的笔画简少的字。汉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体由繁难向简省变化是一种总的趋势。历代都有大量的简体字在民间流行,但大多都被官方视为与正字不合的“俗字”而得不到合法地位。为了解决汉字形体繁复、难认、难记、难写的问题,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印行《简化字总表》,作为使用简化字的规范。《总表》共计2238个简化字,一共简化了2264个繁体字。这些简化字是以在社会上流行已久的简体字为基础进行整理、加工,并遵循汉字构造规律加以改造而成的。简化汉字的方法主要有这样一些:
❶保留繁体字的一部分。如广(廣)、虽(雖)、术(術)、妇(婦)、医(醫)、声(聲)。
❷以简单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用“又”代替的有观(觀)、鸡(鷄)、难(難)、对(對)、邓(鄧)、戏(戲)等;用“⺍”代替的有学(學)、兴(興)等;
❸采用古字。如从(從)、云(雲)、礼(禮)、启(啓)、尘(塵)。
❹用笔画简单的同音字替代。如丑(醜)、后(後)、谷(穀)、丰(豐)。
❺草书楷化。如书(書)、孙(孫)、当(當)、韦(韋)、头(頭)。
❻改换形声字的声旁。如怜(憐)、拥(擁)、衬(襯)、优(優)、迁(遷)。
❼用传统方法另造新字。另造的形声字如惊(驚)、护(護)、响(響);另造的会意字如体(體)、笔(筆)、岩(/CRFDPIC/r200609019/r200609019.0131.e49d1c.png)。

☚ 古今字   繁体字 ☛
简化字

简化字Jianhuazi

汉字楷书中记录同一个词字形笔画较少的字,又称“简体字”、“简笔字”、“简字”。是“繁体字”的对称。如怜(憐)、书(書)、余(餘)三对字,前者分别是后者(括号内)的简化字。为了便于书写,汉字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过很多由繁体字简化的简化字,但在旧社会,简化字受到歧视,一直只在民间流行,得不到合法地位,被称作“俗字”一解放后,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简化字方案,把一些常用繁体字加以简化,并把简化了的偏旁相应地类推到其他有同样偏旁的字。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在全国实行。简化字终于成为合法的楷书汉字。《简化字总表》包括先后简化的汉字2 236个,主要采取的简化方法有:
❶采用古字。如:尘(塵)、无(無)、从(從)。
❷利用草书楷化。如:东(東)、为(为)、乐(樂)。

❸简省笔画。如:鱼(魚)、变(变)、庄(莊)。

❹以简单偏旁代替复杂偏旁。如:难(難)、欢(歡)、刘(劉)。

❺以字的部分代替全字。如:声(聲)、医(醫)、习(習)。

❻用同音字代替。如:元(圆)、几(幾)、丑(醜)。

❼改换声符,避繁就简。如:拥(擁)阶(階)、灯(燈)。

❽另造新字。如:龟()、泪(涙)、惊(驚)。

☚ 繁体字   偏旁 ☛

简化字

与繁体字相对。指结构形体比较简单,笔画较少的字。如“发”是“發”的简化字,“历”是“歷”的简化字。

简化字

简化字

经过简化的汉字。也叫“简体字”。如“见”是“見”的简化字,“风”是“風”的简化字。由于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所以简化字早就存在,甲骨文里就有繁体和简体并存的现象,战国时期大量存在。现在通用的简体字,有的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我们可以从这种演变历史中,吸收其有用的东西,有利于今天汉字的简化工作。

☚ 今文学   繁体字 ☛

简化字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