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紙部 > 類别 > 竹紙1 竹紙1 zhúzhǐ 以嫩竹爲原料製成之紙張,故名。古以浙江剡溪所產最佳。相傳始於王羲之父子,然唐前文獻缺載。北宋時書家已用之,今故宫博物院所藏舊題王羲之《雨後帖》、王獻之《中秋帖》皆爲北宋人摹本,書於竹紙之上。至南宋遂普遍使用,較著名之上等竹紙有“姚黄”、“學士”、“邵公”三種。宋·周密《癸辛雜䛊前集·簡槧》:“淳熙末始用竹紙,高數寸,闊尺餘,簡版幾廢。”明·李日華《六研齋二筆》卷二:“竹紙上品有三:曰姚黄、曰學士、曰邵公。工書者喜之。”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紙部 > 品種 > 廣都紙 > 竹紙2 竹紙2 zhúzhǐ “廣都紙”之一種。 竹紙以嫩竹為主材所製之紙。蘇東坡云:“今人以竹為紙,古所無有也。”宋蘇易簡 《文房四譜·紙譜》曰:“今江浙間有以嫩竹為紙,如作密書,無人敢拆發之,蓋隨手便裂,不復粘也。”《閩疏》 曰: “粉竹舂絲,作紙佳良,比江東白荢益美。”宋施宿《嘉泰會稽志》曰:“剡之藤紙得名最舊,其次苔箋,今獨竹紙名天下。”可見古無竹紙,始于宋代,多為福建省一帶所造南紙。《嘉泰會稽志》謂竹紙優點有五:“滑,一也;發墨色,二也;宜筆鋒,三也;卷舒雖久,墨終不渝,四也;惟不蠹,五也。”又謂: “竹紙上品有三: 曰 ‘姚黄’,曰 ‘學士’,曰 ‘邵公’,三等皆佳,惟工書者獨喜之。”越州金版、饒州黄皮均係當時竹紙。今有川連紙、毛邊紙、雙中扛連紙、貢格紙、奏本紙諸種。竹紙無精白者,略黄,有透明感,獨具艷色。竹自生于山野,枝葉展開時最宜采伐。日本今有所謂“一番唐紙”,呈黄色,性脆,即為一種竹紙。所謂 “二番唐紙” 則為毛邊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