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柚子花(《岭南杂记》)。 基源 为芸香科柑桔属植物柚及柚的栽培品种化桔红的花。 原植物 柚Citrus grandis Osbeck(C.maxima Merr.);化桔红Citrus grandia cv.huajihong,又名桔红花(化县)。 历史 柚花一名,见于《纲目》谓:“柚花蒸麻油作香泽面脂,长发润燥。”而《纲目》所载,可能是一般的柚花。 化桔红花作为治咳良药,约始于明末清初,化县、廉江一带至今仍视为珍品。 余项参见“化桔红”和“柚”条。 。【生药】: 采集 春季开花时采收花,晒干。 鉴别 花棕黄色。花柄长1.8~2.3cm,略弯曲,被短柔毛,花萼杯状,扭曲,有凹陷的油点,雄蕊脱落不见,子房球形,棕黑色,花柱存在或折断,花瓣多脱落,淡灰黄色,破碎或卷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花浸膏含挥发油0.2%~0.25%。 参考文献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524 【药性】: 功效 行气,祛痰,止痛。 主治 胃脘胸膈间痛。 ❶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 ❷ 《广西中药志》:“行气,除痰,镇痛。治胃脘胸膈间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广西中药志》:“治胃脘胸膈疼痛:柚花2~4g,水煎服。” ❷ 《纲目》:“长发润燥:柚花、芝麻油共作香泽面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