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章怀太子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章怀太子墓乾陵陪葬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7公里处。墓为覆斗形。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发掘。墓由墓道、过洞、4个天井、6个便房、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出土随葬品600多件,绝大部分为陶器。有陶立俑、各种动物俑、伎乐俑、武士俑、文臣俑、镇墓兽、三彩马、绿绘花盆、彩绘塔式罐等,均为精美的工艺品。石门和石椁刻有朱雀、飞马、蔓草纹饰,男、女侍像刻线条均匀流畅,体态丰盈典雅。墓中壁画分为墓道和墓室画两部分,其50余组,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墓道东壁的巨幅《狩猎出行图》、西壁的《打马球图》等壁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在绘制技巧上更臻成熟,是重彩与淡彩结合的绘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已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李贤墓。李贤是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上元二年(675)立为太子。永隆元年(680 ),以谋反罪放逐巴州。光宅元年(684 ),武则天派人逼令自杀。中宗复位,迁其灵柩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睿宗追封他为章怀太子。墓位于陕西乾县乾陵东南3公里处。封土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方形,边长分别为43米和11米,高约18米。1971年进行发掘,有前后两个墓室,后室停放棺椁,有庑殿顶石椁一座。从墓道口至后室,全长71米。早年被盗掘,仅出土600多件文物,50多幅壁画,对研究唐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 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李贤墓。李贤是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上元二年(675)立为太子。永隆元年(680 ),以谋反罪放逐巴州。光宅元年(684 ),武则天派人逼令自杀。中宗复位,迁其灵柩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睿宗追封他为章怀太子。墓位于陕西乾县乾陵东南3公里处。封土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方形,边长分别为43米和11米,高约18米。1971年进行发掘,有前后两个墓室,后室停放棺椁,有庑殿顶石椁一座。从墓道口至后室,全长71米。早年被盗掘,仅出土600多件文物,50多幅壁画,对研究唐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 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唐高宗子李贤墓。唐乾陵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东南约三公里处。1971年发掘。据文献记载,文明元年(684年)李贤被武则天流放巴川(今四川巴中)后自杀。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重开墓室,以章怀太子身份与妃房氏合葬。此墓封土为覆斗形,原有围墙。封土堆南有一对土阙,阙南有一对石羊。地下结构全长七十一米,由墓道、四个过洞、三个天井、六个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方形墓室组成,甬道和墓室为砖砌。后墓室西部置庑殿式石椁一具,上有线雕的男女侍从图像等。墓内壁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狩猎出行图、客使图、打球图、宫苑仕女图、观鸟捕蝉图、男女侍从图等,生动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情景。特别是马球图,线条流畅,形态生动,是唐代墓室壁画艺术之佳作。墓内出墓志两合,因墓室早年被盗,均被移动。一合为雍王墓志;一合为章怀太子墓志。墓内残存各类随葬品六百多件,小龛中有三彩骆驼和牵驼俑,马和牵马俑,还有高大的武士、文臣、镇墓兽和男女侍从、伎乐俑,以及犬、鸡、猪、牛、羊等家畜家禽模型,为研究唐三彩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 唐乾陵 吐蕃王陵 ☛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位于县城北3公里处。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次子。曾注释《后汉书》,先后封潞王、雍王,上元二年(675)立为太子。调露二年(680)被武则天废为庶人,贬巴州(今四川巴中),文明元年(684)逼令自杀,时年31岁。初葬巴州,中宗复位后,以雍王身份迁葬乾陵。公元711年,追封章怀太子,重启墓门,将其妻清河房氏与之合葬。1971年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唐三彩,以及壁画50余幅。墓为覆斗形,由墓道、过洞、四个天井、六个便房、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著名壁画有《出行图》、《马球图》、《侍女图》、《观鸟捕蝉图》、《迎宾图》等。 ☚ 永泰公主墓 懿德太子墓 ☛ 章怀太子墓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子李贤墓。位于陕西省乾县乾陵东南3公里处,系乾陵陪葬墓之一。1971年发掘。该墓地面封土呈覆斗形,地下结构由墓道、4个过洞、3个天井、6个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墓内壁画很多,内容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情景。其中观鸟捕蝉、打马球图及客使图都是很出名的壁画作品。特别是打马球图为唐代墓室壁画中的佳作。墓因早年被盗,尚残存各类随葬品600余件,主要为三彩俑及动物模型,是研究唐三彩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zhɑnɡhuɑitɑizi mu唐代。位于乾县城关镇东金村。乾陵陪葬墓。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43米,高约18米。周围墓园,前筑双阙,设神道,列置华表、石羊等。1971年发掘,为长斜坡墓道砖室墓,全长71米,由墓道、四过洞、四天井、六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方形墓室组成。墓中壁画有内、外两层,表层壁画应为重开墓室后所为。墓道绘青龙、白虎、狩猎出行、打马球图,线条流畅,形态生动,堪称唐墓壁画艺术的佳作。礼宾图中有唐鸿胪寺官员、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反映了友好往来的睦邻关系。前室西壁绘观鸟捕蝉图,后室东壁绘宫苑仕女,甬道绘持果盘、盆景、乐器的男、女侍从等;后室西侧置庑殿式石椁,其四周线刻男、女侍从图像。墓早年被盗。出土随葬品600余件,内有各类精美的三彩俑、三彩器和墓志2合,墓志刊明李贤前后以雍王和章怀太子礼葬的两种身份。章怀太子李贤(654~684),高宗李治第六子。因谋反罪被武则天流放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后自杀。神龙二年(706)以雍王身分迁葬乾陵。景云二年(711)重开墓室,以太子名分与妃房氏合葬。两《唐书》有传。 ☚ 章怀太子李贤墓志 章怀太子墓抱鸡侍女与太监图 ☛ 章怀太子墓唐高宗与武则天第二子李贤之墓。唐乾陵陪葬墓之一。位于今陕西省乾县乾陵东南约3000米。文明元年(684年)李贤被流放巴州(今四川巴中),是年二月死于巴州。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将其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重开墓室,以章怀太子身份与妃房氏合葬。 章怀太子墓唐高宗之子李贤墓。李贤曾被唐高宗立为太子,后被废,贬至巴州。武则天登帝位后逼令自杀。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将其棺柩从巴州运回,并以雍王身分埋葬。景云二年(711)又追赠为章怀太子。此墓位于唐乾陵东南三公里处,为乾陵陪葬墓之一。1971年至1972年间由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发掘。墓中出土了六百多件随葬品,其中包括各种陶俑、三彩俑及动物模型和器皿。墓室中并有五十多幅保存完好的壁画和精致的石雕,为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艺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