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花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黄梅花、蜡花。为蜡梅科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 Link的花蕾。产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地。酸、涩,平。解暑生津,顺气,止咳。 ❶治暑热头晕,热病烦渴,胸闷,肝胃气痛,百日咳。煎服:3~6g。 ❷花蕾浸油涂治烫伤;滴耳内治中耳炎。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龙脑等。又含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蜡梅苷。洋蜡梅碱可引起哺乳动物强烈抽搐,作用类似士的宁。对离体兔肠、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麻醉猫、犬可抑制心脏、降低血压。 蜡梅花là méi huā《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蜡梅。药名。 【基原】为腊梅科植物蜡梅 Chinaonanthus praecox(L.)Link的花。又名:腊木、岩马桑、臭腊梅(《贵州民间药草》)。 【别名】腊梅花(《救荒本草》),黄梅花(《本草纲目》),铁筷子花、雪里花(《贵州民间药草》)。 【性味】 ❶《救荒本草》:“味甘,微平。” ❷《本草纲目》:“ 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解暑生津。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汤火伤。 ❶《本草纲目》:“解暑,生津。” ❷《浙江中药手册》:“治暑闷胸痹烦渴,小儿麻疹,百日咳。” ❸《江苏植药志》:“治心烦口渴,气郁胃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二钱。外用:浸油涂。 蜡梅花làméihuā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蜡梅科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 Link 的花蕾。产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地。酸、涩, 平。解暑生津, 顺气止咳。治热病烦渴、脘痛、胸闷、咳嗽, 煎服: 3 ~ 6 克。浸麻油外搽,治烫火伤。本品含挥发油, 其主要成分为桉叶素、龙脑等。又含洋蜡梅碱, 可引起哺乳动物强烈抽搐, 作用类似番木鳖碱。 蜡梅花 蜡梅花蜡梅花,又名黄梅花、铁筷子花、雪里花,始载于《救荒本草》,原作腊梅花。为蜡梅科植物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 (L.) Link的花蕾。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省; 原植物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本品味辛、微苦,性平。功能解暑生津,理气散郁。主治暑热及热病烦渴、咽喉疼痛、胸闷、肝胃气痛、梅核气、咳嗽、烫伤等证。暑热烦渴或麻疹恢复期,阴分耗伤,余热未清,心烦口渴,常与沙参、麦冬、玉竹养阴生津之品同用。治疗风火喉痛如扁桃体炎、咽炎等,可与玄参、板蓝根等同用。肝气郁结所致之胸闷脘痛,可配香附、当归以疏肝理气止痛。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可配苏叶、陈皮、半夏以顺气化痰。治百日咳,可配天竺子水煎服。此外蜡梅花与杭菊、蜜糖调服,尚可治疗风热目赤。以麻油或茶油、菜油等浸蜡梅花蕾外搽患处,可疗烫火伤,婴儿头面部奶癣等。煎服,5~9g。 实验研究: 蜡梅花含挥发油,内含桉叶素、龙脑、芳樟醇、苯甲醇、乙酸苄酯、金合欢醇、松油醇、吲哚等。又含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蜡梅甙、α-胡萝卜素等。 ☚ 山甘草 银柴胡 ☛ 00002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