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立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立秋

 

刘 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原诗今译】


 小乌鸦啼散在皎洁的月夜,
 扇中风吹逝了枕上的闷热。
 睡起来寻秋声呵无处寻找,
 明月朗照满阶的梧桐树叶。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觅秋诗,抒发了诗人略带惆怅的闲适情趣。首句 “乳鸦啼散玉屏空” 以概括的手法写立秋之夜的景色。初春,鸦栖树上,开始筑巢、孵化幼雏,“乳鸦”,指当年长成的、羽毛初丰的小鸦。诗中以此象征节令的变更和秋天的来临。“玉屏空”,指月光似水,把夜空洗映得像玉屏一样洁净明亮,具有整体形象。“啼散”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夜深人静,偶尔传来一两声鸦啼,划破了玉屏般的天空。二是突出了鸦声的响度和传播的广度,侧面衬托了夜静。三是诗人梦醒的原因之一。此句采用以动破静,以动显静的艺术手法,从气氛上渲染出秋天萧索的特点,它与末句“满阶梧叶”的实景相呼应。次句“一枕新凉一扇风”写诗人对秋意的感觉。用“一扇”形容对秋风的体验,真是具体、形象,诗人的用词似乎十分吝惜,但表情达意却很准确。一阵凉风吹散了枕上的湿热,使人顿觉清爽、舒适。到此,诗人的睡意完全消失了。凉风是诗人梦醒的又一个原因,它为诗人睡起,兴致冲冲地出门觅秋作好了充分的铺垫。两个“一”字,看似重复,而实际上自有妙用,一前一后侧重不同,前一个强调诗人的感觉,后一个突出秋风的大小和快慢。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欢欣之情,而且切中了立秋时节的天气特征。
 三、四句“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写诗人寻秋的经过和结果。“睡起”一词包含着诗人丰富的动作性:他静听窗外风吹梧叶的沙沙声,轻披衣衫,出门查看。可秋风好像在同他戏嬉,等寻它时却又藏得无影无踪。夜,还是那么宁静。诗人那一腔的欣喜已化为乌有,代之而来的是一丝难遣的失望之情。就在这时,诗人偶一低头,在那月光流洒的石阶上,看到了满阶的梧桐树叶。梧叶凋落是秋天的象征,这不是诗人深夜寻觅的秋色吗?他原应该一扫失望的情绪,面露欣欣之色,可是,诗句中流露出的却是诗人似乎在高兴之余又略带愁绪。因为凋谢的梧桐叶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悲凉凄清的秋天和随之而来的严冬。
 此诗艺术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诗中句句写秋不离人,却从头至尾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从听鸦啼、感凉风、觅秋声、赏梧叶这一连串的举动中,处处可以看到诗人的身影。第二,贯穿诗人行动的是一条时隐时现的情绪线。一扇风使他惬意;觅秋未得,心情又变得怅然若失;眼见满阶落叶,满足中又隐含悲凉之情。这就给闲散、平淡的气氛注进了变化的情趣。第三,此诗构思新颖,一、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上写秋景,彼此相互照应,二、三句从感受和行动上写秋意,概括而准确。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构成了一个完整、含蓄的意境。
立秋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农历八月初八、九日。秋季从这一天开始,自此后气温下降。古代立秋,天子要亲率公卿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礼。《后汉书·礼仪制》:“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宋代时,又有戴楸叶、吃瓜豆、咽井水等习俗。《梦梁录》:“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庭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范成大《立秋》诗云:“折枝揪叶起园瓜,赤豆奶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秦观作有《渔家傲·七夕立秋》词。

☚ 中元节   秋社 ☛

立秋lìqiū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每年8月8日前后,是秋季的开始。

立秋;立秋

◉立秋lì // qiū  交立秋节气;秋季开始,〈例〉后日~/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 立秋lìqiū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立秋←→立春lì qiū ← → lì chūn

立秋: 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表明秋季的开始。
立春: 节气之 一,在2月3、4或5日,表明春季的开始。
【例】 每到立秋,她带领着人马进深山挖野药,哪里崖高,哪里她爬上去,哪里林密,哪里她钻进去。(碧野:《月夜青峰》) 一九七六年冬严寒,南宁市街道两旁的凤凰树大都冻死了,但和它一起生长的相思树依然生机勃勃,立春刚过,枝条便已着绿,转而全树青翠,不久就繁花似锦了。(凌渡:《珍珠子》)

节令

节令

节(气节) 气令 时月 时节 景候 岁时
节令气候:气(节气;朔气) 节候 灰管启闭
节气的顺序:节度 节序 节叙
时令,节令:
一年的各个节气:四时八节 八节四时
春季的节令:春令
立春:打春
春分、秋分:二分 日中
春分:春至 分春
夏天的节令、气候:夏令
夏至、冬至:至(至日;二至)
夏至:至(北至;长至;日长至) 日永长日 养日
冬至:日短 冬日 冬节 景旦 严节天正 履长 亚岁 养夜 阳生 南至 日短至 阳回节
古称八节: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二十四节令: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农民耕作、收种的时令:农时 民时农节
有关耕获的时令节气:人时
美好的节令:景序
剩余的时令节气:余律
适合当时的节令:应景
节令和顺:节和
节令错乱:缪节
(节气时令:节令)

另见:节日 气候 农时

☚ 传统节日   早晨 ☛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我国习惯作为秋季开始的节气。

立秋Autumn Begins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节气名。从黄经135°至150°的一段时间,约15.6日。太阳直射点由16°19′N移至11°32′N。“立秋”,表示秋季开始的节气。气候学上以每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这与立秋节气仍有较大差距。立秋以后,气温开始下降,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育时期。

立秋

立秋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在阳历8月8日前后。民间习惯把它作为秋季的开始。立秋恰逢末伏前后,气温下降,南方许多地区早稻成熟,开始收割。北方是挂锄季节,较空闲些。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记载: “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在发边,或以秋水吞吃红小豆七粒。”

☚ 伏日   冬至 ☛
立秋

立秋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在阳历8月8日前后。民间习惯把它作为秋季的开始。立秋恰逢末伏前后,气温下降,南方许多地区早稻成熟,开始收割。北方是挂锄季节,较空闲些。明人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记载: “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在发边,或以秋水吞吃红小豆七粒。”

☚ 伏日   冬至 ☛
立秋

立秋

汉族传统节日。农历24节气之一。莱阳、招远、即墨等地是日家家吃面条。昔有戴楸叶之俗,康熙十七年《莱阳县志》:“立秋,戴楸叶”。德平地方立秋要棉花去心。诸城一带家家做小豆腐吃,言“吃小豆腐长肉”。男子扛锨去野外挖一墩地瓜,名曰“开沟”。农谚曰:“开沟开沟,看地瓜收不收”。

☚ 立春   市声 ☛

立秋li qiu

Beginning of Autumn—the 13th of the 24 solar terms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the 13th solar term

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13th seasonal division point,usually falling on the 7th or 8th of Augu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