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肝门管小叶与肝腺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肝门管小叶与肝腺泡 肝门管小叶与肝腺泡肝门管小叶和肝腺泡是继经典肝小叶之后提出的有关肝结构功能单位的两种见解。门管小叶是Mall(1906)提出的,认为多种哺乳类肝的经典肝小叶并不明显,肝的结构功能单位同其它外分泌腺一样,应是以导管为中心和它所属的腺细胞组成。门管小叶呈三角形棱柱状体,中心是门管区,四周的界限是周围三个中央静脉的连线(图1)。胆汁由小叶的周边汇入中央的胆管,血液则从中央的门管区血管输入血窦,流向周边的中央静脉。因此,门管小叶的概念是强调肝的外分泌腺的性质。 图1 经典肝小叶、门管小叶和肝腺泡示意图 1.经典肝小叶 2.门管小叶 3.中央静脉 4.门管区 5.肝腺泡 肝腺泡是Rappaport(1954)提出的关于肝结构单位的又一种见解。根据肝血循环途径,一个经典肝小叶的血液供应并非来自门静脉或肝动脉的一个终末分支,而是接受周围几个终末血管。一个肝小叶所分泌的胆汁也是分别导入周围的几个胆管分支。因此认为以中央静脉为中心的经典肝小叶不是肝结构的最小单位,它包括若干个更小的单位,称肝腺泡。肝腺泡(单腺泡)的体积较小,大致为卵圆形,它是以门管区3个管道各发出的一个终支(终末门微静脉、终末微动脉和胆管的终末分支)为中轴,两端以中央静脉为界。一个经典肝小叶的横切面包含6个肝腺泡的各一半结构(图1)。三个单腺泡又组成一个复腺泡,它以一个较小的门管区为中心,接受一个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提供的血液。肝腺泡的中轴血管发出的入口小血管,穿过界板与血窦相通,腺泡的血流是从中央流向外周。根据血流方向和肝细胞获得营养的先后顺序,将肝腺泡分为三个带: ❶近中轴血管的部分为Ⅰ带,肝细胞最先获得富有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细胞代谢活跃,对有毒物质的抗力较强,肝细胞再生出现早; ❷靠近中央静脉的部分为Ⅲ带,肝细胞的营养供应较差,对毒物抗力较弱,易发生营养不良或中毒性病变,肝细胞再生出现较晚; ❸Ⅰ带和Ⅲ带之间的部分为Ⅱ带,肝细胞的营养条件和代谢特点介于Ⅰ带和Ⅲ带之间。若以门管区为中心,肝腺泡又可划分为A、B、C3个区:A区靠近门管区,终末血管的分支较少,肝细胞获得营养较差;B区和C区的终末血管分支较多,肝细胞营养条件较好(图2)。肝腺泡的概念对肝病理变化和再生过程及其与血循环关系的研究有一定实际意义。 图2 肝腺泡的分带和分区 1.中央静脉 2.门管区 ☚ 肝细胞 胆囊与胆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