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鉴赏】 先秦哲学家大多立足于人生,偏重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因此,人生境遇问题便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人的境遇风云多变,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往往总是在“穷困”与“显达”这两种境遇中纠结徘徊。为了寻找到一种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处世方式,先哲圣贤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和探讨。

儒家注重独立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穷达之道”就是“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孟子极为看重“义”,认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离娄下》)他把是否合乎义当作衡量世事的重要价值标准,并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命题。当人处在顺境的时候,坚守义行可能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在名利双收之后,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人们会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名声,去做一些义行善举。而当人处于逆境,尤其是在温饱和生命安全这些基本需求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是否坚守义行可能会成为一种艰难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弃明投暗,随波逐流,也许会带来生命的保障甚至高官厚禄,可是能这样做吗?孟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孟子认为,人在穷困时不能放弃自己的义行,如果放弃义行,就会丧失自己的本性,如果丧失本性,就永远谈不上仁了。那么士人在穷困时应当怎么做呢?孟子认为,“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当一个人处于不得志的境遇中时,社会价值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就要修养自身,提升个人价值。修养好心性,坚守好义行,以等待机遇的来临,所谓“孔颜乐处”指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形。而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在穷困之时还能兢兢业业,保持操守,一旦身居显位之后,反而恃宠而骄、背离正道。因此,孟子认为,当人处于显达之位时,应该“泽加于民”、“兼济天下”,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孟子通过对“穷困”和“显达”这两种人生境遇的分析和阐述,向我们揭示了人在不同境遇中所应当保持的操守,通过这种选择和坚守,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平衡和实现。而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人在“仕”与“隐”之间的选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可可诗词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厄,不得志。达:显达,得志。指人不得志的时候要修身养性,自我完善;显达得志的时候要济世救民,以自己的才学为国效劳。《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例】一种是像蘧伯玉这样的人,比较才具大,而且有一个基本修养,本身的名利心很淡泊,如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个话我们都晓得讲,但等到真穷,真困难的时候,退下来“卷而怀之”,“独善其身”,往往心有不甘,这是很难的基本修养。(南怀瑾《使节的信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可可诗词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

鉴 赏

先秦哲学家大多立足于人生,偏重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因此,人生境遇问题便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人的境遇风云多变,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往往总是在“穷困”与“显达”这两种境遇中纠结徘徊。为了寻找到一种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处世方式,先哲圣贤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和探讨。

儒家注重独立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穷达之道”就是“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孟子极为看重“义”,认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离娄下》)他把是否合乎义当作衡量世事的重要价值标准,并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命题。当人处在顺境的时候,坚守义行可能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在名利双收之后,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人们会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名声,去做一些义行善举。而当人处于逆境,尤其是在温饱和生命安全这些基本需求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是否坚守义行可能会成为一种艰难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弃明投暗,随波逐流,也许会带来生命的保障甚至高官厚禄,可是能这样做吗?孟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孟子认为,人在穷困时不能放弃自己的义行,如果放弃义行,就会丧失自己的本性,如果丧失本性,就永远谈不上仁了。那么士人在穷困时应当怎么做呢?孟子认为,“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当一个人处于不得志的境遇中时,社会价值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就要修养自身,提升个人价值。修养好心性,坚守好义行,以等待机遇的来临,所谓“孔颜乐处”指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形。而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在穷困之时还能兢兢业业,保持操守,一旦身居显位之后,反而恃宠而骄、背离正道。因此,孟子认为,当人处于显达之位时,应该“泽加于民”、“兼济天下”,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孟子通过对“穷困”和“显达”这两种人生境遇的分析和阐述,向我们揭示了人在不同境遇中所应当保持的操守,通过这种选择和坚守,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平衡和实现。而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人在“仕”与“隐”之间的选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注释、译文和感悟 - 可可诗词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九)
 注释
 ①穷:穷困,不得志。②善:完善。达:发达,得志。
 【译文】
 孟子说:“穷困时就独自修养、自我完善,得志时就率领天下百姓共同完善。”
 感悟
 宠辱不惊,穷达不变。豁达、坚贞,难得难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厄,不得志。达:显达,得志。指人不得志的时候要修身养性,自我完善;显达得志的时候要济世救民,以自己的才学为国效劳。《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例】一种是像蘧伯玉这样的人,比较才具大,而且有一个基本修养,本身的名利心很淡泊,如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个话我们都晓得讲,但等到真穷,真困难的时候,退下来“卷而怀之”,“独善其身”,往往心有不甘,这是很难的基本修养。(南怀瑾《使节的信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qióng zé dú shàn qí shēn,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穷:不得志。善:使之善,指修养或治理。达:得志。不得志时,就独自把个人德才修养好,显达得志时要济世救民,用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
〔例〕~,这个话我们每个人都会讲,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不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qióngzédúshànqíshēn,dázéjiānshàntiānxià

〔其他〕 贫贱时独自修养,完善自己的品德,为官就须兼顾天下百姓,为百姓作善事。语本《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例]~,是我们的处事原则。
△ 褒义。古儒家立身原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 困窘,失意。达: 显达,得志。穷困失意的时候要注重自身修养,显达得志的时候要尽力为民造福。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例] 臣闻孟子曰:“君子~。”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若夫~。可以独而不独,君子以为犯分;可以兼而不兼,君子以为苟禄。犯分不义、苟禄不仁二者,君子所以不为也。(宋·刘安节《经义·达则兼善天下》)|“~”。妙哉,幽兰之品格也;修到这样的境界就如兰花,在无人处也会绿茂叶健,吐蕊放香。(周华君《兰花的儒道佛文化内涵初探》)
也作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隋·彦琮《通极论》:“自隐沦西岳数十年矣,确乎不拔,澹然无为,每而叹曰:‘~。’”
❷〖穷则独善,达以兼济〗《梁书·谢朏传》:“表请朏、胤曰:‘夫~。虽出处之道,其揆不同,用舍惟时,贤哲是蹈。’”
❸〖居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其物〗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卷四:“公对曰:‘夫贤人~。是以明圣求之,不有懈怠。’”
倒作❶〖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所谓~。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宋·徐铉《乔公亭记》:“噫!士君子~。未若进退以道,小大必理,行有余力,与人同乐之为懿也。”
❸〖达则行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夫穷通者时也,~,政不在能诗与不能诗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