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兵制秦汉时期的军事制度。秦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军事制度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汉承秦制,军队制度上也有突破与创新。从秦朝起,国家有了统一的军队, 由国尉或太尉等官吏负责全国的军事行政领导,汉武帝时又改设大司马。当将军出征时设置了“幕府”等常设参谋机构,在郡县分置郡尉、县尉主管军事。东汉末,设州牧,成为州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在这一时期,国家军队分京师兵、地方兵、边兵三个部分。京师兵由郎官、卫士和屯兵等组成;地方兵一般由郡尉县尉协助郡守县令统率,平时维持治安,战时受中央调遣;边兵负责边郡戍守。为充实边防,汉代大量移民边疆,实行屯田制,屯田卒最多时达60万人。秦汉军队有步兵、骑兵、水兵、车兵等兵种。征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秦汉以后州郡官通过募兵培养地方势力。秦汉军队的武器、铠甲、车马、粮秣由国家统一供给,在长安城设立武库成为国家贮藏兵器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