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经订注 离骚经订注楚辞研究专著。明代赵南星(1550—1627)作。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人。此书首自序,次《屈原传》,继为《离骚》正文,分句加注,大体采王逸注而稍加修订,末有跋。赵氏在“序”中谈到订注《离骚》的旨意:“余乃合《离骚》与《屈子传》刻之,而于王逸所注,稍加删改,名曰‘订注’。使学者能读万过,会不思而诵于口,寤寐而悦于心,为文不模拟而得其似,则亦可以动有司,取青紫矣。”从“序”“跋”之文中可知赵氏对屈原的敬慕之情。此书版本有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原刊本。 ☚ 离骚九歌释 离骚经讲录 ☛ 离骚经订注一卷。明赵南星(155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 (今河北高邑)人。万历进士,为人耿直敢谏,官至吏部尚书。崇祯初谥忠毅。著有《史韵》、《学庸正说》、《离骚经订注》。书前有作者万历四十一年 (1613)《自序》,司马迁《屈原列传》。正文首行题《离骚经订注》,下署“宜城王逸叔师注”,“高邑赵南星梦白订”,可知以王逸《楚辞章句》为基础,“稍加删改,名曰订注” (《自序》)。篇末有作者跋文。此书主要本王逸说,五臣注以下诸说,所采较少。作者出于自己忠直耿介与屈原的品质有相通之处,才订注《离骚》,目的在于借古论今。赵氏极力赞扬屈原的高贵品质,对班固称屈原 “露才扬己”之说加以驳斥。认为《离骚》求女一段是写“求古圣帝之妃,以配怀王”(《跋》),有违诗旨。版本有明万历四十一年 (1613)原刊本,天一阁、北京大学、浙江图书馆、安徽博物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藏。明末赵悦学重刊本,天津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