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部郎中 祠部郎中官名。北齐始置祠部曹郎中。隋改为侍郎,唐、宋设祠部郎中。掌祠祀、天文、医药、卜巫、僧尼等事务。属礼部。《旧唐书·职官志》: “祠部郎中1员,(从五品上); 员外郎1员,(从六品上); 主事2人,(从九品上); 令史5人,书令史11人,亭长6人,掌固8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巫、医药、僧尼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 一曰祀天神,二曰祭地祗,三曰享人鬼,四曰释奠于先圣先师。共差有三: 若昊天上帝、皇地祗、神州、宗庙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公、诸太子庙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众星、山林、川泽、五龙祠等,及州县社稷、释奠为小祀。” ☚ 祠部侍郎 祠部主事 ☛ 祠部郎中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为祠部郎曹长官,通称为祠部郎。唐代正式定置为尚书省礼部祠部司长官,官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名为司 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时又改名司 郎中,寻复旧。五代沿置。 祠部郎中官名。为唐宋礼部所属祠部司的主官。金元六部不分司,无祠部郎中之名。明清改称祠祭清吏司郎中,参见“祠祭清吏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