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征麓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征麓川

明王朝平定云南麓川土司叛乱的战争。从元末至明正统年间, 麓川傣族思氏势力逐渐强盛, 形成割据局面。自洪武十八年(1385)起,*思伦发相继出兵攻占景东、摩沙勒(今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莫沙坝)等地,以武力兼并木邦、南甸、勐养、孟定、湾甸、镇康、潞江等地,侵夺南甸州罗卜思庄等二百七十八个村寨。明廷云南守臣于正统四年(1439)、五年两次出击,均败回, 因而引起明王朝派大军三次征讨。初征始于正统六年,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率十五万大军进讨,经过上江寨、杉木笼,马安山、麓川城等战役, 获全胜。再征于正统八年。仍由王骥、蒋贵为统帅。思伦发大败逃往孟养。九年,朝廷在麓川地方设置陇川、南甸、干崖等三宣抚司,以宫聚为统帅,王骥总督军务,三征麓川。明军会集腾冲,进至伊洛瓦底江。王骥与思机发之子思陆发立约,刻石江边:“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结束了历时近百年的战争。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思氏吞并邻近路甸,势渐盛,形成割据局面。元朝于至正四年(1344)、六年(1346)两次用兵均未获结果。明朝建立后,曾将平缅宣慰使司升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旋又扩建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任思伦法为宣慰使。思伦法自洪武十八年(1385)起相继攻占景东,进攻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今新平莫沙坝),发动※“定边(在今南涧)之役”。正统二年(1437),其子思任法又侵夺南甸所属罗卜思庄278村寨。三年六月,又亲率大军侵入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明云南守臣沐晟等多次征讨,均告败绩。为遏制思氏,杜绝后患,遂有“三征麓川”之举。初征始于正统六年(1441)正月,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领滇、川、黔、南京兵15万分三路进讨,经过上江寨、彬木笼、马鞍山、麓川城等战役,双方损失10余万众,明军获胜。正统八年(1443),复命王骥、蒋贵统兵再征麓川,思任发、思机法父子败退孟养。明军破者阑,俘机法妻子部众。九年,明廷再命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宫聚为总兵,率南京、云南、湖广、贵州13万兵第三次征麓川。明军入云南,会集腾冲,十月军抵伊洛瓦底江边。明年春,两军大战于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地,双方死伤惨重,思机法骑象逃往缅甸。骥等虑劳师,遂与任法少子思禄立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结束了明与麓川之战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