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神经垂体的激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神经垂体的激素

神经垂体的激素

神经垂体可释放抗利尿素(ADH)和催产素,两者均为9肽。
神经垂体细胞不是分泌细胞,它所释放的激素是由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视上核的神经细胞是产生ADH的主要部位,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则是产生催产素的主要部位。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物合成,是在视上核或室旁核的神经细胞的核周围进行的。首先在细胞体的核蛋白上合成分子量较大的激素前体,同时合成一种神经垂体激素的载体蛋白,两者结合在一起,被包在质膜囊泡中,形成分泌颗粒,直径0.1~0.3μm。分泌颗粒沿轴突(即下丘脑-垂体束)在轴浆中向末梢流动。在输送过程中,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激素前体裂解成为9肽的激素。神经分泌颗粒最终贮存于神经垂体内膨大的神经末梢,当下丘脑神经细胞发生兴奋时,神经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末梢,引起末梢的神经膜去极化,在Ca2+的参与下,使激素与载体蛋白分离,两者同时进入血循环。
神经垂体激素载体蛋白分子量约为20,000~30,000。用电泳及免疫法证明,人有两种神经垂体激素载体蛋白。催产素的载体为神经垂体载体蛋白Ⅰ,而加压素的载体为神经垂体载体蛋白Ⅱ。在适宜刺激下,贮存于神经垂体的激素释放入血,载体蛋白也同时进入血液循环。目前,对于血浆中神经垂体激素与载体蛋白的动态关系,例如结合与游离的条件、比例等,仍不清楚。烟碱可使血浆中神经垂体载体蛋白Ⅱ和加压素同时升高,而雌激素可使血浆中神经垂体激素载体蛋白Ⅰ增加,催产素并不随之增加。血浆中的加压素和催产素迅速被消除,两者的半衰期为10~20分钟,它们主要在肝脏失活,大约有10%的激素,在尿中以活性型排出。
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抗利尿素 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泄。ADH对肾小管的这一作用是通过cAMP而实现的。首先,ADH与肾小管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增加,再通过cAMP的一系列作用,增加管腔膜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当ADH缺乏或肾小管对ADH的反应性降低时,每天尿量剧增,可多至15升,称为尿崩症。超生理剂量的ADH能引起包括冠状动脉和肺内小动脉在内的各种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引起加压效应所需要的浓度要比抗利尿效应高1000倍,因此ADH在血压的生理性调节中作用不大,当循环血量减少时,ADH分泌对增加血量起一定的作用。
催产素 对妊娠子宫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非孕子宫对催产素不敏感。雌激素能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反应,而孕激素则可抑制子宫对催产素的反应。在妊娠晚期,随着血浆中雌激素/孕酮比值上升,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加,有利干分娩时的子宫阵缩。此外,催产素还有促进乳腺排乳作用。
ADH与催产素的结构非常相似,只是在肽链的第3和第8位的氨基酸残基有所不同,因此,ADH有一定的催产素效应,而催产素也表现一定的抗利尿效应。
神经垂体激素释放的调节 ADH的释放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在视上核及其附近有渗透压感受器,对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极为敏感。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1~2%时,即可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发生兴奋,冲动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引起ADH释放。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则抑制ADH的释放。在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处存在着容量感受器,当血量过多时,心房和静脉扩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冲动通过迷走神经传至下丘脑,反射性抑制ADH的分泌与释放;反之,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则由于抑制性冲动减少而引起ADH释放增加。渗透压调节和容量调节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当血容量降低伴有晶体渗透压升高时,例如高渗性失水,渗透压调节与容量调节将共同促进ADH的分泌;当血容量降低伴有渗透压降低时,如低渗性失水,血容量调节和渗透压调节对ADH释放的影响是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容量调节超过渗透压调节,结果ADH释放增加。此外,当动脉血压上升时,可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性抑制ADH释放。在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引起ADH释放。催产素是当子宫颈或阴道以及乳头受到刺激时释放出来的。

☚ 腺垂体分泌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 ☛
000100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