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素营养phosphorus nutrition植物对磷的吸收、运转、利用以及磷在植物营养中的生理作用。磷是植物的必需元素,被植物吸收后,能迅速参与代谢过程。一部分磷素掺入核酸、磷脂等重要细胞结构物质中用于生长; 一部分与糖类、醇类形成磷酸酯成为主要的中间代谢物质; 一部分磷素与某些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形成焦磷酸酯,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一部分磷素还可能以肌醇六磷酸状态贮藏在种子中,供幼苗生长的需要。但在植物营养器官特别是老叶中,磷素主要以无机磷状态存在。供磷不足时植株生长迟缓,结实不良,常导致严重减产。 磷的吸收、运转及调节 根吸收的磷主要是一价负离子H2PO-4。用32P标记离体根,发现根尖积累32P的浓度较高; 大部分H2PO-4通过根毛区吸收,依靠其已成熟的木质部将吸收的磷运输到植物地上部分。根尖分生区及邻近分生区的伸长区因木质部未发育完全,尚不具备正常的输导功能。磷的吸收对低温、缺氧和代谢抑制剂敏感,因吸收磷要通过质子泵,需要代谢供应足够的能量。根吸收的磷从皮层细胞经共质体径向运输到根中柱,然后从共质体卸出到木质部。进入木质液中的磷大部分是无机磷,它很快就运到植物的各个部分。约60%的磷都可通过韧皮部再利用,主要是运到生长点和正在发育的果实。进入筛管的磷迅速参与代谢,形成腺苷三磷酸(ATP)及各种磷酯,但也存在无机磷。如果植物细胞获得的磷满足代谢和生长的需要后尚有剩余,则可在液泡内贮存,也可转运到其他细胞以及从根运输到地上部。如细胞对磷的需要量超过吸收的量,则液泡中贮存的磷可以再转运到细胞质中利用。较老组织中的磷也可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根部的无机磷也有外流的情况,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根部无机磷外流的速度约为其吸收速度的8%。植物缺磷时其吸收速度增高而外流速度减低。缺磷植株所吸收的磷大部分保持在根部,其生殖生长所需的磷主要是茎、叶中磷的再利用。因此在生长后期对缺磷作物根外追施磷肥,可以保证一定产量。适当供磷的植株根部只保留所吸收的磷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运往茎、叶,当生殖生长时,茎、叶中的磷可再利用。磷肥供应过多的植株所吸收的磷大部分积累在茎、叶中,直到衰老,很少再利用。 不同作物对磷的吸收效率不同。凡根系较发达及根毛较长的作物都可吸收利用较多的磷,因为土壤中磷的扩散速度很低。在施肥的土层内,如根系发达或根长度增加都可增大根系的吸收表面,提高磷的吸收量。有些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在缺磷条件下,根变得细长,根毛数量增多、长度增加,对磷的吸收量亦因之增加。 磷的生理功能 磷是核酸的组成成分。磷酸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之间以及核糖核酸(RNA)分子的核苷酸之间形成结构桥。DNA携带细胞的遗传信息。信使RNA(mRNA)参与遗传信息的转译及蛋白质合成;转移RNA(t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并保证所携带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时的正确排列。核糖体RNA(rRNA) 为核蛋白体的重要组分。通过DNA转录为RNA,再由RNA转译为蛋白质。不同作物及品种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因而能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遗传性状。 磷脂是膜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磷脂分子中既有亲水的部分,也有亲脂的部分,故在脂一水界面有一定取向并保持稳定,在活细胞中磷脂分子的亲水部分排在外面接近水相,疏水部分夹在中间; 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相结合,形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由于复杂的膜系统的存在,细胞内才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微环境,使各种代谢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又能相互联系。由于磷脂是膜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且磷又是DNA及RNA的组分,故磷为新细胞形成所必需。 磷在能量代谢中有重要功能,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及腺苷一磷酸(AMP)相对浓度的高低可调节细胞代谢进程; 能荷的大小可以作为ATP/ADP/AMP比值的一个指标。能荷值一般约为0.8~0.95。 
当能荷降低时,促进产生ATP的反应进行;当能荷增高时,则促进消耗ATP的反应进行,这也表现出植物自动调节的能力。ATP是生活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能量贮备在其分子内的高能键中。ADP磷酸化即形成ATP,它可用于各种需能过程,例如生物合成、养分的主动吸收及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等。 磷在光合作用中是形成同化力(ATP及NADPH)所必需的; 同化力形成后即作为能量的供体,启动卡尔文循环的运转,循环中形成的丙糖、己糖、庚糖及戊糖也都是糖的磷酸酯; 光合产物从源运到库需要ATP,所以供磷水平影响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运输,无机磷供应量还影响光合作用中蔗糖及淀粉形成。蔗糖是在细胞溶质内合成的,叶绿体在卡尔文循环形成的磷酸丙糖,需要与细胞溶质的无机磷相互交换才能从叶绿体运到细胞溶质,在细胞溶质内经一系列转化过程合成蔗糖。当缺无机磷时,磷酸丙糖即留在叶绿体内转化为淀粉,不过光合作用最终产物是形成蔗糖还是淀粉亦与植物的遗传性有关。 肌醇六磷酸是种子中贮藏磷的主要形态。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由于种子内缺乏肌醇六磷酸酶,故肌醇六磷酸很稳定不致水解; 在干燥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合成肌醇六磷酸酶,于是肌醇六磷酸迅速水解,释放出磷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之需。缺磷植物的种子数减少,种子变小,生活力降低,如播种较深就不易出土,出土后苗亦纤弱。 磷营养诊断 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分枝或分蘖较少; 叶小,呈暗绿色而无光泽,茎叶常因积累花青苷而带紫红色。由于磷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故症状从较老的叶片开始向上扩展。缺磷植物的果实及种子少而小,禾谷类作物不仅每穗粒数减少且籽粒不饱满,穗上部常形成空秕粒。 叶中含磷量常与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呈负相关,当植物体内磷不足而在形态上尚未表现出症状时该酶活性常已增强,故可作为缺磷早期诊断的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