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医学
阿拉伯医学主要是指在中世纪时伊斯兰地区用阿拉伯文所汇集的医学。其来源包括希腊、罗马、波斯、叙利亚、中国、印度等民族的医学。阿拉伯医学约出现和发展于公元六至十三世纪,当时正是欧洲的黑暗时期。由于阿拉伯医学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以来的医学,因而它在世界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早期的阿拉伯医学(五~七世纪中叶) 在伊斯兰教兴起前,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医药颇为贫乏。622年穆罕默德创伊斯兰教,继之神权时期开始,通过向外征伐和商业等活动,阿拉伯人开始吸收外族的先进医药。从《古兰经》中可以窥知一些六~七世纪初期阿拉伯的医药情况,其疗法包括杯吸术、烧灼法以及符咒、祈祷等,药物则有蜂蜜、骆驼奶、芦荟和甘露醇等。疾病有头痛、眼炎、结节性麻风和发热病等。还有关于胚胎方面的模糊记述。
到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由于继续向东西方扩张,到八世纪中叶,形成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国。这个王朝注意吸收希腊等先进文化和医学,把一些医药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并雇佣希腊医生。707年在瓦利德统治时期,建立了收容盲人和麻风病人的住所;还建立了一座医院。这时期阿拉伯的医学本身虽无特点,但实际已为接受希腊等先进医学准备了条件。
阿拉伯医学的兴盛期 这时阿拉伯分裂为东哈里发(750~1258)和西哈里发(756~1148)两个王朝。前者建都巴格达,后者建都科尔多瓦,形成了两个中心,它们在商业、文化和医学上都有明显进展。
(1) 东哈里发时期:此时巴格达成为一个兴旺的知识中心和医学中心,其学术之繁荣,甚至超过古罗马和亚历山大利亚。特别是八~九世纪,阿拉伯商人遍及欧、亚、非的许多地区,包括中国的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地。中国、埃及、印度、拜占庭等国的商人云集巴格达,这些国家的医药也在不同程度上传入阿拉伯,成为阿拉伯医学发展和兴盛的基础。
750~850年,是用阿拉伯文大量译述和编纂以希腊为主的古典医籍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医学译述家和编纂家。其中多为景教徒。著名的如马萨华 (Yuhananibn Mâsawayh, 780~857),拉丁名为Mesüe Senior,胡内恩(Abu Zayd Hu nain ibn Ishâq, 809~877)等,特别是胡内恩及其助手们,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几乎把全部重要的希腊、罗马医籍都译为阿拉伯文,包括希波克拉底、盖仑、奥瑞巴西斯(Oribasius)、保罗 (Paul of Aegi-na)、戴奥思考理德(Dioscorides,P.公元40~90)等的著述。
从850年起,阿拉伯医学以翻译为主步入撰述阶段,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医学体系。此时,名医辈出,著述颇多。较著名的如阿里·勃·拉班 (Ali b. Rabban,约810~?),他被称为阿拉伯第一名医学著作家,他所编著的《智慧的天堂》(Paradise of wisdom),是一部资料丰富,包罗面广的名著。阿尔·金地 (Al Kindi,约813~873),为此时期唯一的纯阿拉伯人,曾任哈里发马蒙的御医,同时以哲学与天文学而著称,著述多至200册,其中医药方面22册,最有影响的是关于药物调制的记述。阿尔·拉兹(ar-Razi,约865~925),在欧洲以累塞斯(Rhazes)之名著称,为波斯人,是此时期最有影响的医家之一,著述多至237卷,涉及天文、炼金术和哲学等方面,其中约半数为医学,他在儿科方面尤其突出。对天花和麻疹的记述和鉴别更值得称道,被称为“儿科之父”。伊萨克·犹大(Isaac Judæus,约880?~932?),全名为Abu YaqubIshâq Sulaimân al-Isrâili,犹太人, 以眼科著称,曾任埃及王的御医,著有《定义论》,《元素论》、《饮食养生论》、《单方》、《论尿》、《论发热》等论述,其中《论发热》被认为是中世纪在这方面的最佳著作,曾被列为中世纪牛津和巴黎大学的教本。阿里·伊本·阿巴斯(Ali ibn Abbas,?~994),波斯人,所著《医学体系》一书,最为有名,对外科、皮肤科的论述尤为突出,是十世纪前最有影响的著述之一。艾萨·伊本·阿里(Isa ibn Ali,?~1010),也叫Ali ibn Isa,拉丁名为杰休·哈雷(Jesu Haly),是巴格达的著名眼科家,曾任眼科教授。所著《眼科学》,包括眼解剖,外眼病及其它眼病,在十八世纪上半叶以前,一直被誉为眼科范本。
阿维森纳 (Avicenna,980~1037),又称伊本·辛纳(Abû Alî al-Hussein ibn Abdallâh ibn Sînâ),不仅是此时期的著名医家,而且是阿拉伯国家乃至欧、亚两洲具有很大影响的医家。他的巨著《医典》(Canon),既有理论,又有丰富临床论述,包罗万象,颇有系统性,是当时医学的总结性著述。他与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罗马的盖仑一起,堪称为古典医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在他的著述中,反映出阿拉伯医学和中国医学互为影响的线索。
与阿维森纳同时的医家海塔姆(Ibn Al-Haitham,965~1039),拉丁名是阿尔哈曾(Alhazen),在光学和眼科上有杰出的贡献。他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光的散布、颜色、视觉反射、投射角与反射角等。他研究了屈光,记述和最先采用某些解剖名称,如角膜与晶状体等。
在阿维森纳以后,值得介绍的医家有:拉蒂夫(AbdalLatif,1162~1231),全名为Abu Muhammad AbdulLatif ibn Jusuf。他曾在大马士革与开罗等地教授医学,著述166册,但只有一部叫做《埃及记事纲要》的书得到印行(1789)。据说他很重视观察,曾在埃及发现许多具骨胳,对其加以研究,并指出盖仑所记述的人的下颌由两块骨头组成的说法是错误的。他对阿维森纳的著述也曾表示有不妥之处。另一名医生纳菲斯(Ibn al Nafis,1210~1288),拉丁名为阿纳菲斯(Annafis),曾对盖仑的学说表示异议,并对阿维森纳的解剖学记述加以评释,强调心室中膈并不象盖仑、阿维森纳所说的可以渗透。他对希波克拉底的著作进行评释。另有一名叫尤萨比亚(IbnAbi Usaybia,约1203~1269)的医家,撰有《阿拉伯医学家》一书(1246年第一版),为研究阿拉伯医学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2)西哈里发时期: 首都科尔多瓦是一座十分繁荣的城市,拥有人口100万,300座清真寺,70座图书馆,900处公共浴池。建于公元八世纪的科尔多瓦大学,是一座重要学术中心。科尔多瓦与巴格达之间在医学上虽有密切关系,但它并不完全模仿巴格达。它所出现的学派尽管晚于东哈里发,然而,它的学派具有独立思考的倾向,即使如阿维森纳这样有影响的权威人物的论述,也有人表示反对。
西哈里发主要的著名医家:
卡塞姆(Abdul-Qasim uz-zahrawi,936~1013),欧洲称他为阿尔布卡西斯(Albucasis),父母是西班牙人。他曾任西班牙阿布德·阿尔·拉赫曼三世的御医,并被誉为阿拉伯世界最杰出的外科学家。所著《方法》(Altasrif)一书,可称是论述内、外科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曾五次被译为拉丁文。该书论外科的部分,综合了当代的外科知识和经验,附外科器械插图200余幅。他的外科著述不仅在中世纪常被人引用,而且一直影响到十七世纪。但是,他所强调的外科与内科要截然分开,乃是一种偏激之见。
苏尔(Ibn Zuhr,1094~1162),全名为Abu MervanAbdul-Malik ibn Zuhr,欧洲称他为阿文佐阿(Avenzoar)或Abhomeron。他的特点是强调医生应注重观察和经验。他反对思辨,反对占星术和故弄玄虚。他的著述中有许多可贵的临床观察和记录。例如,对胃癌、肾结石的症状的描述和对疥虫的记述等等。他对阿维森纳的《医典》有不少抨击和评述,并起到了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盲从该书的作用。
拉希德(Ibn Ruschid,1126~1198),欧洲称他为艾夫罗伊斯(Averroes)。他的特点是试图用亚理斯多德的哲学去建立一个医学体系。他的主要著述是《医学通则》。拉希德的弟子迈蒙(Musa ibn Maimum,1135~1208),又名Maimonides,曾任埃及撒拉丁王的御医,著作有《建议书》和《摩西箴言》。他曾把阿维森纳的《医典》译为希伯来文,并曾对盖仑的学说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3)阿拉伯的炼金术、化学和药学:八至九世纪,炼金术在伊斯兰国颇为盛行。在寻找所谓“哲人石”和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给医学引进了不少治疗用的化合物。哲伯(Geber或Jabir ibn Hayyan,约720~813)是此时期的著名炼金家。署名为哲伯的著述后来被整理成书,其中掺杂有不少荒诞的成分,但也有具有科学实验的内容,例如,关于蒸发、过滤、蒸馏、升华、结晶,以及关于硫酸,硝酸、硝酸银、氧化汞的调制,还有王水可以溶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炼金术和中国炼丹术有密切关系。例如,阿拉伯的“alkimiya”一词的语源,据说是从中国的炼丹术衍生的。哲伯在谈到金属分类时,提到一种称为“中国金属”的物质,含蓄着中国的炼丹术和阿拉伯炼金术的关系。名医累塞斯也有一题为《秘中之秘篇》的炼金术著述。其中提到名为“tutia”的物质,注明出自中国。
药学在伊斯兰地区得到较高的发展。阿拉伯医药学家不仅接受了希腊、罗马的药物学知识,还吸收和采纳了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药学知识和药物,包括埃及、波斯、印度、中国等。希腊药学家戴奥思考理德的药学著作,九世纪时由胡内恩译成阿拉伯文,对伊斯兰药学有很大影响。希腊后期医家保罗(Paul of Aegina 625~690)关于替代药的经验常为阿拉伯医家所采用。在吸收他国药物的基础上,阿拉伯医家还使用了约200种新药,如番泻叶、樟脑、檀香木、乳香、没药、罗望子、肉豆蔻、肉桂、丁香、毕澄茄、乌头、龙诞香、水银、大黄、旃那叶、山扁豆、印度大麻等等。
阿拉伯的不少名医都有关于药学方面的著述。累塞斯的巨著的第9册专论药物治疗。阿维森纳《医典》第5册包括药物约800种,并分类论述了常用药的功用、组成、适应症、剂量、用法和毒性等。曼苏尔(Abu Mansur)所写的药物著述(1055),包括药物584种,计466种植物药,44种动物药,74种矿物药。十二世纪的迈蒙写有《药品汇释》一书,列出408种药,分别用希腊、印度等文字注明药物来源,对药物鉴定很有意义。犹太药师阿尔·阿塔尔(Abual Muna ibn al-Attar)于1260年写有《药物手册》,包括药物名称、鉴定、调剂、保存、辨伪、贵重药的替代品、药性、应用原则和方法等,成为十三~十九世纪埃及药房人员的常用手册。叙利亚的苏理(Ibnus-Suri)曾实地考察药物,他外出时,随身带一名画家,把所见的标本画下。西班牙人贝塔尔(Ibn'l Baytar,1197~1248),为研究植物药,曾遍走希腊、埃及、小亚西亚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以戴奥思考理德的《药物学》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调查,把希腊、阿拉伯等药学融为一体,写出《药用植物集成》一书,被誉为阿拉伯最完备的药学著述,其中记述药物约1,400种,300种为当时新增药物,堪称是阿拉伯医生药物知识的总结。
阿拉伯医生在药物应用上使用了实验方法,从而使阿拉伯医生认识了不少药物的药性;例如鸦片,希腊人认为此药危险,经阿拉伯医生试用,证明鸦片为治疗疼痛的特效药,常用于咳嗽和腹泻,并用于催眠舐剂。累塞斯推荐用汞软膏。他把汞剂试用于猴子,发现纯汞并不十分危险; 汞剂引起剧烈腹痛,但其后可排出体外。他发现甘汞,特别是升华的甘汞,毒性颇强,可造成剧烈腹痛和血便。
阿拉伯医生创用了不少化学制剂,如硫酸、硝酸、盐酸、酒精和醋类等。他们使用了多种剂型,如糖浆、舐剂、软膏、擦剂、乳剂、油脂剂、香草冷饮、液汁剂(动物器官浸汁)等。阿维森纳倡用丸药的金银箔衣,以提高效用。阿拉伯药学中也混杂有迷信成分,如迈蒙认为抗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块翡翠石放在胃部或含在口中。
(4) 阿拉伯医院的建立和医学传授方式: 阿拉伯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表现在建设医院。在倭马亚王朝时,于707年已出现最早的医院。九世纪,在拉希德统治时期,已仿照容迪沙波(Gondishapur)的样式在巴格达建立医院。随着阿拉伯医学的发展,十世纪时,医院开始普及,当时在科尔多瓦就有50座医院,1109年巴格达有60座医院。在伊斯兰统治地区,非洲、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等地的每一城镇都设有一座以上的医院,有的小镇有收容所。十一世纪时还出现了流动医院。许多医院有良好的设备。例如,970年巴格达的一座医院有25名医生;982年在巴格达建立的爱杜迪(Adudi)医院,配备有良好的技术力量,工作人员达80名。1284年在开罗建立的曼苏理(Mansuri)医院,拥有四个大院落,病人按病种分病房,并有男女护士,对创伤、眼病、腹泻和发热病人都有特别病房;医院另有讲演厅、门诊,还有出访制度。
阿拉伯的医学传授,多数是随师在家中私人传授,但也有不少医院从事临床教学。九世纪以后,在巴格达、大马士革、科尔多瓦等处的医院,已有较完善的医学教育组织。例如,巴格达医院由主任和外科医生给学生讲课、考试,并颁发毕业证书。起初,医院教学主要采用所谓《亚历山大利亚医学校概要》,即从盖仑的著作中选出16种材料,供学生学习。后来,这种材料被阿拉伯医家所写的书籍代替,即累塞斯、阿里、阿巴斯、阿维森纳等的著述。931年,巴格达由皇家指令成立了医生考试委员会,规定凡皇家御医,技术上有名望者,可免于考试,其他医生则要通过考试,方许行医。在巴格达当时有800人参加考试,说明当时那里有近千名医生。981年在巴格达建立的一座医院里,其教学内容包括生理、眼科、外科和骨科等课目。1154年在大马士革建立的努尔·艾德丁(Nurad-Din)医院;1284年开罗建立的阿尔·曼苏尔(Mamlukal-Mansur Kalaun)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子或大厅作为教学之用。
阿拉伯医学的衰落和影响 1148年科尔多瓦被阿尔蒙纳人占领,西哈里发覆灭。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从此阿拉伯医学开始衰落。但是,它的影响却继续了下去。
(1) 阿拉伯医学在中世纪欧洲黑暗时期,欧洲医学正处于荒芜或停滞状态,阿拉伯医学保存和发扬了以希腊为主的古典医学遗产,并综合了伊斯兰地区,乃至印度、中国等国的许多医药经验。阿拉伯的医药著述,后来又为克雷蒙纳的杰拉德(Gerad of Cremona) 等译成拉丁等文字,不仅使古希腊、罗马不少名医的著述得以流传下来,而且使包括印度、中国等国在内的古典医药知识和经验传到欧洲,构成了欧洲医学发展的主要基础。
(2) 许多伊斯兰医家把归纳法应用于医学实践,使观察和经验成为理论的基础,对医学做出了独立的贡献。伊斯兰医家把古代药学进一步系统化,充实了世界医学总宝库。他们的药学著述,构成了欧洲药典的基础。
(3)伊斯兰国家所建立的医院和临床教学,成为其后欧洲医院和教学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