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磬qìng古代樂器。用玉或石雕成,懸於架上,擊之而鳴。揚雄《長楊賦》:“然後陳鐘鼓之樂,鳴鞀磬之和。”馬融《長笛賦》:“倕之和鐘,叔之離磬。”也指可製磬的玉石。蔡邕《釋誨》:“累珪璧不爲之盈,採浮磬不爲之索。” 磬 磬古代打击乐器。石或玉制成。悬而击之。原用于民间乐舞活动,后用于雅乐。单个的称特磬,多个一组的称编磬。 ☚ 编钟 特磬 ☛ 磬 磬古代打击乐器。《尚书·益稷》:“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石”即磬。《诗经·商颂·那》:“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诗句,说明磬在乐队中具有统领作用。考古发现有大约为夏代的东下冯遗址石磬为打制而成,表明磬与石制劳动工具犁铧有关。商代已有相当精美的磬问世。磬除石制外,亦有玉制、铜制。考古发现商代不仅有编磬,也有独自成制的特磬。磬的形制历代有所变化。商代石磬上作弧线,下呈直线;西周至战国时期,磬身上呈倨句形,下作直线;汉以后磬上下线均为倨句形。磬整体作鱼形、长条形和其他形制。磬身或无纹饰,或饰以虎纹、鱼纹、鸱鸮纹、彩绘花鸟花纹等。在音质上,磬有独特的表现力,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统治者配合各种殿堂宴享、宗庙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雅乐之中。磬作为雅乐重要的乐器,同时也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据史籍记载,磬常与钟合乐演奏。 ☚ 编钟 柷 ☛ 磬 磬qìng❶乐器。见《什器篇》[磬]条。 ☚ 整 殪 ☛ 磬 磬qìng古代一种敲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状如曲尺。周代的磬有十几个,大小依次排列的编磬,敲击后,声音和谐。《小雅·鼓钟》四章: “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毛《传》:“笙磬,东方之乐也。同音,四县皆同也。”朱熹《集传》:“磬,乐器,以石为之。琴瑟在堂,笙磬在下。同音,言其和也。”《尔雅·释乐》: “大磬谓之嚣。”郭璞注: “嚣形似犁錧,以玉石为之。”《周颂·执竞》一章:“钟鼓喤喤,磬筦将将。”毛《传》: “喤喤,和也。将将,集也。”陆德明《经典释文》:“筦,本亦作 ‘管’。” 《周颂·有瞽》一章:“应田县鼓,鞉磬柷圉。”孔《疏》: “既有应之小鼓,又有田之大鼓。其鼓悬之虡业为悬鼓也。又有鞉,有磬,有柷,有圉。皆视了设之于庭矣。”朱熹《集传》:“磬,石磬也。” ☚ 褧衣 镛 ☛ 磬读音q·ing(ˋ),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苦定切,去,径韵。 上一条: 親 下一条: 罄 磬儿晴儿qínɡr适才间者。例:刚~,才耨吓。 ![]() ![]() ![]() 磬qing一种以玉或石等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楚辞·大招》:“叩钟调~,娱人乱只。”(叩:敲。娱人乱:使人快乐并和顺。只:语气词。)《史记·乐书》:“然后钟~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竽瑟:都是乐器。干戚:盾牌与大斧。旄狄:都是羽毛装饰的舞具。) 磬qìng❶古代用玉或石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磬qìng❶ 古代用玉或石头制作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悬于架上:击磬│金钟玉磬。 磬见[調磬]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说文》:“磬,乐石也。”状如曲尺。亦有用玉或金属而制。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杜预注:“镈、磬,皆乐器。”《大招》:“叩钟调磬。” 磬縣縊殺之曰磬。《禮記·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則磬於甸人。” 鄭玄注:“縣縊殺之曰磬。”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鐘磬 > 磬2 磬2 qìng 佛教寺院中所用打擊樂器,以銅製作,形似仰鉢。坐置而擊其上緣發聲。敲擊以集僧衆,或誦經禮讖作法事時用之。唐·姚合《寄無可上人》詩:“多年松色别,後夜磬聲秋。”宋·陸游《冬朝》詩:“聖賢雖遠詩書在,殊勝鄰翁擊磬聲。”自注:“釋氏謂銅鉢爲磬。”《西遊記》第二十一回:“山凹裏果有一座禪院,只聽得鐘磬悠揚,又見那香煙縹緲。”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磬 磬 qìng 法器名。爲佛寺中敲擊以集僧衆之鳴器。又一爲鉢型之銅樂器,似小鐘或鈴,頂有貫紐,便於手執,亦稱手磬子、手擊子、引磬,佛家課誦唱梵以及道家壇醮誦經時用以伴奏。唐·姚合《寄無可上人》詩:“多年松色别,後夜磬聲秋。”唐·周賀《尋北岡韓處士》詩:“逆風沈寺磬,初日曬鄰桑。”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墨劓 > 斬絞 > 磬 磬 qìng 刑罰名。將犯人懸縊處死。見於西周和北齊。常用於貴族官員死刑,以求全屍。類後世之絞。《禮記·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則磬於甸人。”鄭玄注:“縣縊殺之曰磬。”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鐘磬 > 磬1 磬1 qìng 亦作“罄”。古代打擊樂器。初始以石、玉,狀似矩,近中部上有凶,繫繩懸於架而擊之,聲罄罄然,故稱。考古發現已出土殷商以前東下馮遺址石磬。一般形制:其半畧寬而短,曰股;另半漸窄而稍長,爲當擊之處,曰鼓。左右兩端曰鼓博。歷代畧有變化:商代上作弧形,下近直綫;西周至戰國,上作倨句形,下爲微弧形;漢代以後上下均作倨句形。另有整體爲魚形、長條形或其他物狀者。磬身或有紋飾。可單獨擊奏(特磬),也可成組編排(編磬)。早期史載多用於祭祀、宴享等禮儀活動的雅樂中,亦爲禮器。《周禮·春官·眡瞭》:“眡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陸德明釋文:“罄,亦作磬。”《大戴禮記·禮三本》:“懸一罄而尚拊搏,朱弦而通越,一也。”王聘珍解詁:“罄,讀曰磬。”《史記·禮書》:“耳樂鐘磬,爲之調諧八音以蕩其心。”宋·王黼等《博古圖·磬總說》:“其制則中高而上大者爲股,其下而小者於所當擊則爲鼓,上股下鼓分爲倨句之勢以成磬,而屬之於簨簴。凡特磬、編磬,大小雖殊,其制一也……今兹之磬,非玉非石,乃鑄金而爲之,或成象如獸之形,或又加以雲雷之紋,及觀其勢,則無倨句磬正之法。以謂先王之制作耶,則求諸經傳而無所考證。”《紅樓夢》第四十回:“右邊洋漆架上,懸着一箇白玉比目磬,旁邊掛着小槌。” 大磬 磬【同义】总目录 磬宝磬 磬qìng〖名词〗 磬qìng❶ 古代打击乐器。以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于架上。《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同音。”《论语·宪问》:“子击~于卫。”用作状语,指人身曲折如磬,表示恭敬。《礼记·曲礼下》:“立则~折垂佩。”《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折,向河立待良久。” 磬*qingEDE0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梆(梆子;南~) 简(简板;简版) 木鱼 拊搏 ☚ 打击乐器 钟 ☛ 磬qìng苦定切,去径。 磬❶古代打击乐器。石制、片状。形制多种,有的上做弧形,下近直线;有的上作倨句形,下做弧形;有的则近于等腰三角形。近年在朝阳地区多有发现,据考古鉴定,多为商、周、春秋、战国遗物。 磬 磬古代石制打击乐器。先民用于乐舞,帝王用于宴祭朝聘,为“礼器”。唐宋后仅用于祭祀雅乐。《尚书·益稷》: “击鸣球”。“球”即玉磬。又“击石拊石”,“石”指石磬。相传舜时最盛。其形制有人字、蝙蝠、双鱼或其他动物形状,雕有虎、鱼、鸱枭、凤鸟等饰纹,或无饰纹,历代沿革中多有变化。奏时皆悬于木架。只悬一磬,称为特磬。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一大石磬,据测,属距今4000年的夏代遗存,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磬。 ☚ 八音 编磐 ☛ 磬 磬古代石制打击乐器。先民用于乐舞,帝王用于宴祭朝聘,为“礼器”。唐宋后仅用于祭祀雅乐。《尚书·益稷》: “击鸣球”。“球”即玉磬。又“击石拊石”,“石”指石磬。相传舜时最盛。其形制有人字、蝙蝠、双鱼或其他动物形状,雕有虎、鱼、鸱枭、凤鸟等饰纹,或无饰纹,历代沿革中多有变化。奏时皆悬于木架。只悬一磬,称为特磬。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一大石磬,据测,属距今4000年的夏代遗存,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磬。 ☚ 八音 编磐 ☛ 磬 磬刑罚名。即将罪犯用绳索勒其颈悬吊处死。《礼记·文王世子》: “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陈浩注:“磬,悬缢杀之也。《左传》室如县磬。皇氏曰: 如县乐器之磐也。甸人,掌郊野之官。” ☚ 请室 秋审 ☛ 磬 磬古代敲击乐器。用石或玉雕成。形状 “如规似月”,悬挂在架上,击之而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和三个一组的编磬,周代出现由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编磬。我国古代依照制造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八类,即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尚书》 中有 “戛击鸣球 ”、“击石拊石”、“八音克谐”之说。磬属石类,在古代音乐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用于帝王的殿堂宴享、宗庙祭祀等活动,逐渐成为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唐以后,由于新乐的兴盛,磬仅用于宫廷礼仪、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中了。另外,佛教寺庙中聚僧用的一种呈仰体形的铜制法器也叫磬,但与编磬的作用不同。 ☚ 古乐器 埙 ☛ 磬 磬中国古代击乐器。古有八音,磬为其一,属于石类。其形制及大小,各朝代皆不同。大者称特磬,又称为“毊”,小者称编磬,配套使用。通常用泗水之滨的石材打制,又有用玉石打制的玉磬。二者用途不同,祭祀天地之神所奏雅乐,乃用石磬;祭祀祖先宗庙及举行宫廷礼仪时,则用玉磬。多在歌舞起调及乐曲终结时,与钟、鼓同奏。据《开天传信记》载,杨贵妃最善击磬,于是唐玄宗特命采蓝田绿玉制成玉磬,以供她演奏。就连挂磬的簴架,也都饰以珠翠珍怪,十分奢侈。此外,有的朝代后宫奏乐不设钟、鼓,则以大磬代之,以掌乐曲节拍。 ☚ 鼗 编磬 ☛ 磬中国古击乐器。木架上悬挂玉或石雕,以器击之而鸣。历代形制及枚数不尽一致。如商代有单一的特磬,周代有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编磬。 磬古代乐器。用玉或石雕琢而成。悬挂于架上,敲击奏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磐和3个一组的编磬,周代常有10几个大小相次组成的编磬,与青铜编钟合乐。春秋战国时常被用来随葬。 磬 磬磐古代乐器。用玉或石雕琢而成。悬挂于架上,敲击奏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和3个一组的编磬,周代常有10几个大小相次组成的编磬,与青铜编钟合乐。春秋战国时常被用来随葬。 ☚ 玉器 圭 ☛ 磬 磬古代乐器,用玉或石雕琢而成。悬挂于架上,敲击奏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和3个一组的编磬,周代常有10几个大小相次组成的编磬,与青铜编钟合乐。春秋战国时常被用来随葬。 ☚ 玉器 圭 ☛ 磬qìnɡ ❶ (古代打击乐器) chime stone 磬qing;sonorous stone 磬inverted bell 磬石质击奏乐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发现较多。多由石灰石制成,正视为长条形,侧视长边一侧呈内收弧形,一侧作钝角向外曲折。折角下有孔,以便悬挂。敲击磬的鼓部(以折角处计,较长的一端称“鼓”,较短的一端称“股”),即可发出清越的声音。它可以单个悬挂敲击,称为“特磬”;也可以大小相次成组悬挂演奏,称为编磬。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一带出土的均为编磬,如淅川下寺楚墓出土3套,均为13件;曾侯乙墓出土一套共32件。编磬要利用磬架(虡簨)悬挂,与编钟的悬挂方式大致相同。 △磬qìng16画 石部 磬 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