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指抓捕山里的贼寇容易,征服人心却难。也指打败外界的敌人容易,消除心中固有的念头很难。 也作 ❶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❷ 平山中贼易,平心中贼难。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明王守仁的政治伦理主张。语见《王文成公全书》卷四,《与杨仕德、薛尚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传绩。”意在要注重从人们思想上铲除那些不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要求的观念和动机。王守仁把社会的治乱归之于道德状况的好坏,认为当时社会之所以起义相继,内讧不断,主要原因就在于“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倾轧”(《传习录》中)。在他看来,山中草寇是容易剪除剿灭的,但人们心中那些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人欲之私”却难以扫荡廓清。只有在武力镇压的同时,再辅之以道德教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封建统治的根源。因此所谓“破山中贼”、“破心中贼”,实质上就是企图通过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和教化,加强思想统治,使人们自觉恪守封建纲常名教,从而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消灭潜藏在深山里的强盗容易,改变人心里有害的思想观念比较难。语出明·王守仁《与杨仕德薛尚谦》:“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忆向在横水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例]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他说“~”,对于人们心中的那些不利于封建统治、违背封建纲常的“不善”的意念,他主张要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方克立等《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传习录》)|古人说:“~。”人要战胜的最大敌人正是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遇到的诱惑和考验很多。(孟建柱《提高境界开阔眼界》) 也作〖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梁启超《论私德》:“‘~’。吾侪自命志士者,而皆有神奸伏于胸中而不能自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