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病害hemp diseases已知大麻病害约有33种。中国已发现21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其余为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及缺素引起的病害。其中枯萎病和猝倒病是造成死苗的主要病害,严重受害地块死苗率达47.19%。疫霉病和枯萎病是引起成株期死株的主要病害,重病地死株率达36.52%。 公元6世纪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提出轮作可防斑点和夭折病。1903年美国加曼(H.Garman)报道肯塔基州大麻因列当为害致大面积枯死。1928年日本中田觉五郎等列举朝鲜大麻病害名录。1951年中国杨曾盛曾对大麻病害作较详细叙述,提出以轮作和清除病残为主的控制措施。 种类和为害 大麻病害按其为害部位分为苗病、根病、茎病、叶病等类。苗病类中国有8种,其中遍布于中国和世界大麻产区的主要病害有: 猝倒病(Pythium sp.),致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病部缢缩变细,病苗枯死倒伏。枯萎病[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enw.],致病苗叶片枯死脱落,幼茎变黑干枯。 根病类 中国有6种,其中主要是: 白纹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 Berl.),致根部变褐变烂。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致麻株根系产生许多瘤状物。 茎病类 中国有7种,其中在中国和世界产麻区为害严重的病害有: 疫霉病(Phytophthora sp.),致茎基部产生褐色长条斑,严重时可蔓及全茎而致枯死。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致茎基部产生灰白色腐烂,病部易折断。灰霉病(Botrytiscinerea Pers.ex Fr.),致茎基部产生褐色不正形大斑,严重时病茎枯死。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Sacc.),大麻生长后期,可致茎基部变褐枯死,病斑表面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 叶病类 中国有11种,主要病害有: 褐斑病(Cercospora cannabina Hara et Fukui)、白星病[Septoria cannabis (Lasch.) Sacc.]、褐 腐 病(Mycosphaerella abutilonis Nakata et Takim.)、白斑病 (Phyllosticta straminella Bres.) 和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annabina (Otth) Curz.)等,可致叶片产生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病斑,严重时叶片早落,影响麻株正常生长。细菌性条斑病(Pseudomonas cannabina Sutic et Dow.)是中国和美国局部麻区的常见病。 世界部分产麻国严重为害而中国尚未发现的病害有大麻列当(Orobanche ramosa L.)为寄生性种子植物,靠吸根寄生大麻根部,吸取寄主养分和水分,抑制大麻生长发育,是法国、美国、前苏联和匈牙利等国大麻的主要病害,也是国际检疫对象。茎腐病(Phomaberbarum West.)是印度大麻特有病害,致大麻嫩茎、嫩叶变褐腐烂。叶斑病(Phomopsis ganjae)是美国大麻的特有病害,致叶片产生褐色坏死斑。起绒草茎线虫(Ditylenchusdipsaci Fil.)在意大利、德国、前苏联发生较重,寄生于茎叶薄壁组织的柔软细胞内,抑制麻株生长。 大麻多数病害的病原物在种子,病残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大麻生长期间借风雨、昆虫、流水及农事操作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及土壤带菌量高,麻地不平整及低洼潮湿,偏施氮肥,种植感病品种,过度密植及连作麻地均有利发病。高湿天气有利病菌生长、传播和侵入。 病害控制 大麻病害一般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检疫病害,特别是列当传入中国。 ❷种子处理。用福美双、克菌丹或多菌灵浸种或拌种,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病苗和死苗。 ❸栽培措施。清除病残,轮作换茬,清洁种子,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排灌等。 ❹药剂控制。发病初期喷布福美双、退菌特、多福合剂、甲霜灵、多菌灵等,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