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直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直音

古人给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就是用一个汉字为另一个跟它同音的被注字注音,如《经典释文·毛诗音义》里有“逑音求”,“乐音洛”。《康熙字典》:“壕,《广韵》、《集韵》、《正韵》并胡刀切,音豪。”这种方法十分简便,但是如果被注字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是个生僻字,直音法就很难使用。

直音

直音

用一个比较常用的字给另一个同音字注音。如郭璞《尔雅注》:“诞,音但;,音盱;茇,音沛;薕,音廉。”陆德明《春秋左传· 释文》:“轼,音试;邢,音刑;舆,音余;补,音步。”《广韵·拯韵》:“拯,音蒸上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张守节《正义》:“[郦食其],历异几三音也。”
这种注音法是反切发明以前的主要注音方法之一,一直沿用到旧的《辞源》《辞海》。它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但有很大的局限性。陈澧《切韵考》说:“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如“去”就找不到同音字;“穷”,《康熙字典》音“𥨪”,注了音等于没有注。所以早在汉末,反切作为难字注音的手段就已开始出现了。

☚ 阳调   反切 ☛

直音

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之一。即直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注音。其常见的格式有: “某,音某”式,如《周礼》:“拔茅茹。”郑玄注: “茅,音苗”;或直接将同音字附于被注字之后,如《尔雅·释言》: “填,田。”直音法较为简单明了,反切出现之后还经常被采用。从广义上说,读若和读如法也属于直音法。

直音

直音zhiyin

以同音字注音的标音法。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其形式是“×音某”,或“×读若某”。例如:“拾,音十。”直音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这个字没有同音字,例如普通话里的“丢”字,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是更常见的情况)这个字虽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都是生僻字,注了音等于不注,例如“穷”字,《康熙字典》音“𥨪”,以生僻字注常用字,这是违反学习原则的。直音法虽然简便,但不能算是一种好方法。读若譬况,其法取其近似,得不到真确的读音,当然也不好。为了解决标音上的困难,后来以反切代替直音,确是一大进步。

☚ 仄   读若 ☛

直音

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同音字来为被注字标音。如“拾,音十”。“诞,音但”。直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后代渐用“反切”之法来代替。

直音

训诂术语。东汉训诂学家所创造。许慎《说文解字》中已见使用,大量用于东汉末年服虔、应劭等所作传注。原是为弥补“读若”法注音的不足而出现的,但实际运用中范围有所扩大,作用因之增多。凡有三义:(1)汉字注音方法之一,用一个同音字给另一个字注音。基本形式为“某音某”。这是直音的最主要的作用。如《说文解字》“手部”:“,首至地也。从手音忽。”《汉书·艺文志》:“《别栩阳赋》六篇。”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注:“栩音诩。”这种注音方式,形式并不一定拘于“某音某”,有时会是“某音某某之某”,不过这也很明白。要是“某音某某”,就不太好懂了。其实这是“某音某某之某”的省略式。省略的原因,在于包涵注音字那句话是当时的经籍名句或人们很熟的熟语,其中哪个字是注音字,一看即知,故不必以完善形式出现,也节省了文字,分别例如。《汉书·律历志》:“方尺而环其外,旁有庣焉。”东汉郑玄注:“庣音条桑之条。”《汉书·礼乐志》:“群生啿啿。”服虔《音训》:“啿音‘湛湛露斯’。”此例是说“啿”读“湛湛露斯之湛”。(2)注音兼释义的方法之一。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多音多义词的注音上。有些词由于读音不同,意义也随之改变。这样,辨别了确切读音,也就同时解释了其意义。如《汉书·高帝纪》:“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应劭《汉书集解音义》:“为音无为之为。”(3)解释通假字的方法之一。形式也是“某音某”,前边是借字,后边是本字。直音可以解释通假字,一是由于通假字依理应读本字的音,二是由于直音起初主要是附丽于传注之中。随文注音的同时,可以的话就兼释词义和兼辨通假而出现的(这方面的作用后世并予继承)。如《汉书·高帝纪》:“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三国魏如淳注:“跳音逃。谓走也。《史记》作逃。”如注以直音、释义、征引三证其说,十分明确。直音的注音作用,较之于“读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排除了读若的笼统性、模拟性和不易确定等缺陷与不足,使注音法进入了一个相对来说趋于准确和直观的天地,故它的出现,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它也有局限和不足,表现在:一字如无同音字,则难以用它说明读音;一字虽有同音字,然若隐僻难识时,亦不易用它说明读音。故此反切法发明应用之后,它的注音作用遂开始弱化,但并未废止。唐以后的人们针对它的不足,采用以声调不同的字加注四声的方法做了弥补后,它的注音作用又得到了加强。有的书注音时甚至不用反切,只用直音,像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北宋方淑《春秋直音》等,就是如此。有的则是反切、直音并用,如《康熙字典》及现在的《辞源》。值得重视的,是反切基本被淘汰以后,直音仍然沿用不止,直到今天。直音的(2)(3)两项用法后世沿用的时间不太长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