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及盏托
盏也称茶盏、茶碗,饮茶的用具,其特征是敞口,斜壁,小圈足,胎厚重。东晋已有制作,南北朝时较为流行,唐、五代普遍烧造。唐代茶盏也称“瓯”,以“越瓯”为上。宋代大量生产,以建窑、吉州窑产的黑釉窑变盏最为珍贵。元代黑釉茶盏相对减少,流行青白釉制品。明代以宣德白釉小盏最佳,成化、嘉靖回青盏次之。盏托也叫“茶托”“茶舟”,古代流行的一种放置茶盏的承盘。东晋始有制作,南北朝已较流行。托形圆似盘,盘中心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圆圈(即托口)以承盘,多青釉制品。唐饮茶之风大盛,盏托托口一般较矮,口沿卷曲作荷叶形,茶碗则作花瓣形。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盏托几乎成了茶盏的固定附件,托圈增高。元代器形承袭宋制。明以后托作盘形,托口微鼓,以景德镇窑的制品最佳,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颜色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