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屦》可以履霜? 哪能踩秋霜? 掺掺女手②,纤瘦无力姑娘手, 可以缝裳? 哪能缝衣裳? 要之襋之③,缝好纽啊上好领, 好人服之。贵人试新装。 好人提提④,贵人走路好安详, 宛然左辟⑤,都闪左边把路让, 佩其象揥⑥。象牙篦儿戴头上。 维是褊心⑦,真是偏心不公正, 是以为刺。为了讽刺把歌唱。 (采用袁梅译诗) [注释] ①纠纠:胡乱缠绕绑扎、破烂不堪的样子。葛屦(ju):用葛麻编织的鞋子。②掺(xian)掺:同“纤纤”。③襋(ji):衣领。这里作动词用。④提提:安逸、舒服的样子。⑤左辟:向左回避。⑥象揥(ti):象牙做的发篦。⑦维:发语词。褊心:同“偏心”。 [赏析] 朱熹《诗集传》指出:“此诗疑即缝裳之女所作。“陈子展先生《诗经直解·卷九》云:“诗中纤手缝裳之小女,当是西周奴隶制社会之女性奴隶。”我赞同他们的说法。 首章用“纠纠葛屦,可(何)以履霜?”起兴。葛屦,原是夏天穿的凉鞋一类,哪能履霜呢? 这葛屦,毋论缝裳女子是否正穿着它,都不失为 一种隐喻,用以形容她们悲惨、凄凉的生活遭遇。“霜”字除了其意象冰凉之外,因与“伤”谐音,所以也隐含悲伤之意。用此两句以兴起全篇题旨是很恰切的。 “掺掺女手,可(何)以缝裳”两句,当是缝裳女子自伤之词。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晚唐秦韬玉的《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贫女形象,跟在她之前近两千年的缝裳女子的形象,除了具体际遇各别之外,其悲惨的命运不是颇具历史的延续性和阶级的一致性么? “掺掺女手”出自缝裳女子之口,无疑有自怜、自美之意。这毫不奇怪。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缝裳女当然也不例外。试问:哪位聪明女子不首先把自身当作审美物呢?正由于这样,她们对用纤纤素手一味干粗活、重活和苦活,就难免不发出哀叹了! “要(䙅)之、襋之,好人服之。”缝好纽扣和上好领子,标志着缝裳工序最后完成。衣裳既已缝好,接着就应该送给女奴隶主试穿。恰似民谣所唱:“泥水匠住茅草房,裁缝女穿破衣裳。”面对着自身创造的审美制品却得不到应有的审美享受,教她们怎能够消除心头的不平和怨恨呢? 次章前三句写女奴隶主的骄矜神态。“宛然左辟”一句,余冠英先生译作“一扭腰儿转向里”,意谓女奴隶主在试穿时装模作样不把女奴隶放在眼里。我赞同余先生此说,因为这样解释更符合诗意些。正由于女奴隶主这般乖僻、傲慢,所以更激起女奴隶们的内心愤慨。末两句,便道出了她们的创作意旨:“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这等于公开宣布写此讽刺诗的目的,可谓一语破题。 讽刺是永远需要的。对一切违背人民利益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现象,诗人们理当拥有讽刺、揭露以至抨击的权利。 这首诗篇幅虽然短小,主题却隽永深刻。诗人只是抓住女奴们的悲惨性劳动场面,用以跟女奴隶主的骄矜、安适神态作对照,便鲜明地揭示出一幅不公正的社会画面。它既发人猛省,又促人深思! 《葛屦》纠纠葛屦,(一) 葛鞋的带儿扎起来, 可以履霜。穿它能够踏寒霜。 掺掺女手,(二) 女儿手呀细又细, 可以缝裳。巧手缝出好衣裳。 要之襋之,(三) 缝好腰呀缝好领, 好人服之。请出美人儿试新装。 好人提提,(四) 美人儿走来多安详, 宛然左辟,(五) 扭身斜着避一旁, 佩其象揥。(六) 象牙钗子戴头上。 维是褊心,(七) 她却是个狭心肠, 是以为刺。我把讽刺诗儿写一章。 注 释 (一)毛亨:“纠纠,犹缭缭也。” 陈奂:“纠纠、缭缭,古今语。凡屦皆有綦。经言纠纠,传言缭缭,皆綦之状也。” 余冠英:“纠纠,犹缭缭,绳索缠结缭绕之状。形容屦上的絇(屦头上的装饰)或綦(系屦的绳)。絇是一条丝线打的带子,从屦头弯上来,成一小纽,超出屦头三寸。絇上有孔,从后跟牵过来的綦便由这孔中通过,又绕回去,交互地系在脚上。屦(音句),鞋也。” (二)毛亨:“掺掺,犹纤纤也。” (三)毛亨:“要,䙅也。襋,领也。” 焦循:“要为身中之名,加衣作䙅,则为裳要。䙅可省为要。” (四)马瑞辰:“提为媞之假借。……媞媞为安谛,又为美好。” (五)马瑞辰:“辟当读如便辟之辟。……好习容仪也。《列子释文》:‘便僻,恭敬太过也。’便与旋、叠韵而同义。……古左与邪通。……左辟即邪辟也。” (六)陈奂:“佩,犹饰也。” 朱熹:“揥所以摘发,用象为之。贵者之饰也。” (七)余冠英:“褊心,心地狭隘。” 注 音 屦ju句 掺xian仙 要yao腰 襋ji棘 提shi什 辟bi壁 揥ti替 褊bian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