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落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落叶》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孔绍安自隋归唐后官拜内史舍人。他的传记《隋书》不载,而载于《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全唐诗·卷三十八》收辑了他的七首诗,包括这首《落叶》在内。但是细考诗意,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徒居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因此,我们把它归人隋诗部分。 这首诗显然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孔绍安原是陈朝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吏部尚书)。陈亡时,他才13岁。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他作为前朝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不受到损害。孔绍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 “本朝沦陷,分从湮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因此他发出“飘零似客心”的哀叹,是很自然的。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傅庚生先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一书于《联想与比拟》一章中写道: 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增益其鲜明,或加重其暗晦。更往往凭依己身情感之悲、愉,重视或漠视与情感趋向有关涉或无关涉之事物。 孔绍安凭依己身情感之“惊”和“惜”,而极言落叶之“飘零”与“翻飞”,正是他的深情引起了深一层联想的结果。 孔绍安于隋炀帝末年出任监察御史。以后又投奔唐高祖李渊。他仕唐时有《咏石榴》诗云: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说明他终于认识到隋、唐统一局面的好处,不再惜念往日割据东南一方的“故林”了。 《落叶》一片复一片,西风与北风。 但看阶下满,不觉树头空。 缀服犹堪用,题诗自不工。 山童朝更扫,闲委古墙东。 西风、落叶是秋的象征,历代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情怀,忧惋的格调。但这首出自诗僧宗泐的《落叶》诗,却通过对秋之落叶这一典型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彻悟了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理后所得到的 “自性清净”的情怀。就在这瑟瑟秋风,飘飘黄叶之中,人们体会到了诗人所追求的 “空”、“寂”、“闲”的禅趣。 首联写景,用笔极为平淡。“一片复一片,西风与北风。”作者在细致地欣赏大自然的秋色。但见那已枯萎的树叶在瑟瑟秋风中飘飘落下,且秋风不断变换着方向,也就该一阵比一阵紧了。平淡无奇的二句,却已紧紧扣住了秋的特征,烘托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这就为以下的情感基调作了铺垫。颔联 “但看阶下满,不觉树头空。”一俯一仰二个动作,得到了二种情理之中的结果。时间渐长,台阶下积满了落叶,而树上的叶子自然也就稀疏而空光了。这两句表面上实写二种互为因果、合情合理的秋天常见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借此表达了佛家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对宇宙万有的总看法。佛家认为: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刹那灭的。这就是 “诸行无常”;佛家又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在自体:人身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一切法 (一切事物和现象)也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无常恒坚实的自体。这就叫 “诸法无我”。“无常”和 “无我”是佛教最基本、最重要的教义,被称为“法印”。犹如树叶,秋天到,西风紧,必然叶黄叶落。“阶下满”,则自然 “树头空”。经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春天来临,又会绿叶萌发,与其它姹紫嫣红一起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是客观现象,这是自然规律,然而在僧家的眼里,这是 “无常”,亦是 “无我”。作为一名高僧,诗人他巧妙地融此理于景色——在一幅小小的秋的画面中,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就是源自禅家的“意境” ——情景交融。落叶在常人眼中是一种衰败的象征,但诗人以 “法眼”观之,则是一种必然。他的心境自然也就旷淡自如、轻安愉悦了。所以他会在颈联设想“落叶”的效用是“缀服犹堪用,题诗自不工。”上句从正面说,下句则从反面论,无论如何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深长的情趣。带着这样的心境,他在尾联写对“落叶”的处理:“山童朝更扫,闲委古墙东。”上句着一“更”字,暗示 “落叶”之多,山童早晨清扫落叶已是极平常之事,这实际从侧面写自己对“落叶”的自然心态。所以,下句便用“闲”字来概括。于是作者“自性清净”的情怀,闲适高逸的禅境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诗里,之所以看不到一点 “悲秋”的情绪,正是诗人做到了 “以禅趣入诗”。他从简单的自然现象的观照中悟解佛理,以其“法眼”来看待秋天,所以给人们留下的是一幅静穆、闲逸的秋图。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白如话,但意蕴非常深远。作者把诗意压缩到意境中,让人们自己去生发、体会,达到了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